理论教育 铁城轶事:中山街巷命名的起源

铁城轶事:中山街巷命名的起源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城市史上记载,汉代长安街分三条道,唐代长安街宽分九级,不同时期对街巷等级的划分有不同的规定。中山街巷命名的起源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水关街北起孙文中路,南接民族路,始建于宋代,有河流经此进入县城,香山县衙在此设一暗水关口,街因而得名。还有狮子街,北起孙文中路,南至长泰街与方塔街交汇处,清初因街口北端有一对石狮子,因此称狮子街。

铁城轶事:中山街巷命名的起源

街巷的划分一般以宽度和结构为标准划定,而宽度和结构又是由街道的重要性和交通量决定。中国城市史上记载,汉代长安街分三条道,唐代长安街宽分九级,不同时期对街巷等级的划分有不同的规定。

影响街巷形成的有多种因素,如交通、通风、排水、防灾等功能性因素,也有地质地形、日照、风向等自然地理和气候因素,还有一些风水习惯、礼制、政策等人为主观因素,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街巷的命名。

说起石岐街巷的命名不得不提一首年代久远的儿歌,歌词中囊括了石岐的10条街名,这10条街兜兜转转围起了昔日的铁城。相传清末民初,有位书生,人称严老师,因落第而深受刺激,终日披头散发,穿着一件布满油渍的长衫在石岐街市上踱来踱去,靠乞食度日。一日行至一间商店前,突闻鸡肉的香味,欲乞而食之。店主出题为难他,让他把石岐街巷名从一至十串起来,如果串得好,就将整只鸡送给他。严老师张口便来:“一天门、二门坎、三级石、四方井、五兜榕、六屋巷、七仙街、八卦巷、九(韭)菜园、十皇庵。”话音刚落,旁观者立即鼓掌,严老师也因此得以饱食一顿。

中山街巷命名的起源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因地形得名,如扒街、土瓜岭、草带坊。位于旧城区东部的上河泊、下河泊就是历史上护城河东段两侧的街道。水关街北起孙文中路,南接民族路,始建于宋代,有河流经此进入县城,香山县衙在此设一暗水关口,街因而得名。

二是以姓氏命名,如唐屋巷、刘屋巷等,皆因某一姓氏的人在此聚居,建成街道,故而得名。(www.daowen.com)

三是因寺庙祠堂衍生的地名,如观音巷、龙母庙街。

四是以美好寓意而得名,如仁厚里、步云里等。

五是以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重要设施或标志物命名。如照壁街北起孙文中路,南接治安街,据传清代一官员在该街口筑一牌坊,面对仁山(今孙中山纪念堂址),取仁山之阳为县治所,设在该街斜对面东侧,寓意“紫气东来”。该街因县衙门外设有照壁(又称“影壁”,可设在大门内或大门外,为中国传统建筑中颇具特色且受风水意识影响的建筑形式)而得名。还有狮子街,北起孙文中路,南至长泰街与方塔街交汇处,清初因街口北端有一对石狮子,因此称狮子街。

六是与昔日商业集市有关的街名。如蓑衣街,因整条街多蓑衣作坊,故名。又如卖鸭街、瓮菜塘、大笪地、猪仔街、猫儿狗儿巷等。

另外,为纪念孙中山及其理念,中山市内多条道路都曾先后易名,如中山路、孙文东路、孙文西路、孙文中路、民族东路、民生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