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和方式

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和方式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是指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应当具备的要件。无效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所以,不存在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但对部分无效合同中有效条款的不履行,仍应承担违约责任。承担赔偿金或者违约金责任不能免除当事人的履约责任。建设工程合同中,采取补救措施是施工单位承担违约责任常用的方法。

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和方式

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任何一方违约后,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必须承担的法律制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除了发生不可抗力,才能免除当事人的全部或者部分责任外,只要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包括不能履行或者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均构成违约,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1)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

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是指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应当具备的要件。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合同法》采用了严格的责任条件,而非过错责任条件。过错责任条件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是违约方必须有过错;而严格责任条件不要求以违约方有过错为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只要当事人有违约行为,即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的条件,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然,违反合同而承担的违约责任,是以合同有效为前提的。无效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所以,不存在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但对部分无效合同中有效条款的不履行,仍应承担违约责任。

2)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1)继续履行

继续履行是指违反合同的当事人不论是否承担了赔偿金或者承担了其他形式的违约责任,都必须根据对方的要求,在自己能够履行的条件下,对合同未履行的部分继续履行。因为订立合同的目的就是通过履行实现当事人的目的,从立法的角度,应当鼓励和要求合同的实际履行。承担赔偿金或者违约金责任不能免除当事人的履约责任。

(2)采取补救措施

所谓补救措施主要是指《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所确定的,在当事人违反合同的事实发生后,为防止损失发生或者扩大,而由违反合同一方依照法律规定或者约定采取的修理、更换、重新制作、退货、减少价格或者报酬等措施,以给权利人弥补或者挽回损失的责任形式。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任形式,主要发生在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下。建设工程合同中,采取补救措施是施工单位承担违约责任常用的方法。

(3)赔偿损失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种方式是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因为违约一般都会给当事人造成损失,赔偿损失是守约者避免损失的有效方式。(www.daowen.com)

(4)支付违约金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额的赔偿办法。约定违约金低于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违约金与赔偿损失不能同时采用。如果当事人约定了违约金,则应当按照支付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

(5)定金罚则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但是,这两种违约责任不能合并使用。

3)因不可抗力无法履约的责任承担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的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责任。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的期限内提供证明。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为了公平的目的,避免当事人滥用不可抗力的免责权,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是必要的。在有些情况下还应当约定不可抗力的风险分担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