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元宵》,出自《陶庵梦忆》,是明清时期小品文的经典之作,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明代江南百姓的生活画卷。作者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蝶庵,晚年号六休居士。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寓居杭州。张岱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家中三世藏书,父祖皆是饱学之儒。张岱自幼生活在优越富足的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追求精致不流俗的生活品质,也具有文人雅士的审美情操。张岱的小品文叙述自由流畅,语言清丽雅致,最突出的特点是于不经意间抒发自己的情感,且直击心灵,引发读者共鸣。《陶庵梦忆》侧重于回忆晚明时期的生活,充斥着游山玩水的世俗娱乐,但是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阅尽繁华的淡泊沧桑之感。作者见识广博,有高深的文学素养,所以其对所见所闻的描写记述,使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历历在目,对明清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并提供了审美参照。作者在《闰元宵》中,呈现了幸遇一年之中佳节两度的欢乐和元宵观灯的热闹场面:今年恰遇两个正月,这是上天赐予人们的闲暇时光,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闰正月十五夜,更要效法古人秉烛夜游。人们相约在月下游玩,家家户户悬挂上各式各样的彩灯,美妙的笙箫不断,街上布满了花草,男女像潮水般涌动,车马如春雷般轰鸣。元宵是元旦之后又一重大节日。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促进了元宵节赏灯习俗的形成。相传汉明帝笃信佛教,听闻佛教每逢正月十五要举行点灯敬佛的仪式,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便下令在正月十五日于夜晚燃灯敬佛,同时家家户户都要挂灯。此后逐渐形成了赏灯的习俗。(https://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