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庄稼汉的奔富故事:见证贵阳解放七十周年

庄稼汉的奔富故事:见证贵阳解放七十周年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打不红庄稼人的眼!满是庄稼人的笑。一称部长,老衡别扭了。但是,同众多的庄稼汉一样,衡文俊依然是放心不下的,怕什么呢?一合计,全家年总收入竟然高达一万五千七百多元。恐怕要算修建房屋一事了。一咬牙,衡文俊无论如何也得修建一栋象样的楼房了,大不了就用万把块钱来试试党的富民政策的可靠与持久。

庄稼汉的奔富故事:见证贵阳解放七十周年

合子文

故事一:“八机部长”

1984年春寒料峭的3月,当一辆崭新的“解放牌”汽车鸣着喇叭缓慢地开进贵阳市乌当区金华乡这条狭长的乡场上时,如同旱天雷一般,使整个小街一下动荡、沸腾起来了!

“笛——笛笛”这声音悦耳、清脆。

“叭——叭叭”这声音自豪、高亢。

“衡文俊家买来新车啦!”这消息如同阳光一样,挤进各家各户去。此刻,本街的庄稼人再是忙于什么活计,也难免歇上一回手,挤出一点时间,前来光顾这辆显得光闪闪的汽车。

如果说,这辆新车是分配给乡办企业的话,那么,在庄稼人心中,早就不值一提了,家大业大嘛,添个台把车子,又有哪样稀奇。可不,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党的富民政策放开了庄稼人的手脚,大家的手边宽余了,如若哪家添块手表,抱来台把电视机什么的,那算什么?打不红庄稼人的眼!但是,话说回来,象衡文俊这样本街住着的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一说要买车,转身就能拿出二万元!却不得不使人们瞠目结舌,好生倾慕!议论议论,那是理所当然的一回事。

有人敲了敲车门:“听说买着一万八?”

“就是一万八,正正规规的国家牌价,还是苏钢省长帮忙买来的。”衡文俊脸上泛着红光,脆梆梆地回答。

又有人挤上前来,诙谐地说:“我说老衡,添上这台车子,你这个‘七机部长’可该升为‘八机部长’啦!”

“哈哈,‘八机部长’。”满是庄稼人的笑。

可不,衡文俊家有缝纫机收音机、电唱机、双缸洗衣机、收录两用机,电视机、“丰收27”拖拉机,加上这辆新添的“解放牌”汽车,刚好八机。“八机部长”,名符其实!一称部长,老衡别扭了。“自己的本事算个哪样哟,要不是党的政策好、稳当,怕是一机都不机。”

许多时间过去了,衡文俊依然显得兴奋和愉悦,转到哪里,哪里便就围着一堆人,发出阵阵细碎的赞不绝口的议论声……

故事二:生财之道

如果说,衡文俊过去一直拴着铁链走路的话,那么现在,他便是挣断链锁奔富的带头人。话说1981年那阵子,由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得到普遍贯彻和实施,农民腰包里有了票儿,按理说,该是腰粗气大的时候了。但是,同众多的庄稼汉一样,衡文俊依然是放心不下的,怕什么呢?当然是怕政策变!捏着几千块钱,就怕亮出来,什么“冒尖户”呀,“六机部长”呀,他真是头痛别人这样叫。说实话,衡文俊真叫过去那种说变就变的政策弄怕了。可不是么,荒唐的年代干出荒唐的事!他衡文俊就曾经戴上红套套,站在场口边,收鸡收蛋,割过“资本主义”的尾巴,可是现在,怎么说?自己手边宽余了,有了票儿,倒打起添台拖拉机的算盘来。是呀,一个多月来,他彷徨得很,天天专注地看报和听收音机,想把政策吃透了再说。终于,他拍了拍大腿,对着老婆和儿子,几乎是胸有成竹地说:“买得!听听收音机,人家外省就有农民买汽车的,我们买台拖拉机,算哪样?买!”不过,他衡文俊不是那号没有一点心计的人,到底留了一手,没有立即掏出几千元的血汗钱,而是通过大队、公社,然后找到公社信用社贷了整整七千元,买了这台丰收“27”拖拉机,成为乡里首屈一指的“七机部长”。

有了运输工具,他衡文俊开始调整家庭阵容,全家九口人,六个劳动力,可谓实力雄厚,只要安排得当,必然生财有道。调整的结果是:大儿子顺成专管拖拉机以及农机具的维修工作;二儿子顺秋驾驶拖拉机;老三卖菜;老四则种菜和养猪;其爱人陆玉华呢?早与村里的六位社员承包了生产队的擀面坊,同时负责盘盘责任地;衡文俊本人那就难说了,他不仅是村民委员会的主任,还是1954年土改时期就入了党的老同志,主要精力,当然是要放在大队的具体工作上,例如抓抓全村的蔬菜工作,作作技术指导,还承担着乡里的蔬菜联络任务等。总之,万亊具备,衡文俊全家开始兵分六路,开展多种经营。至于他们全家怎样披星戴月地苦心经营?想必讲究实干的人们都清楚那滋味儿,就用不着笔者在这里一一加以赘述了。

那么收效究竟如何呢?总该讲讲吧。那当然,以1983年为例,看看衡文俊一家从事多种经营的效果吧。

交售蔬菜一万二千多斤,收入达五千多元;养猪八头,收入达二千七百多元;承包擀面坊,收入也达一千多元;运输,竟然高达六千多元。而衡文俊本人呢?什么蔬菜技术指导费呀,区、社的补贴呀……随便算一算,也有九百六十元。好家伙!一合计,全家年总收入竟然高达一万五千七百多元。

他呀,真是生财有道,一跃而成金华村颇有名气的“七机部长”。

故事三:草房变楼房

要说衡文俊走致富道路、搞基本建设担点什么风险的话?恐怕要算修建房屋一事了。

1982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衡文俊全家经过苦心经营后,手边终于宽余了。于是,全家开了一个民主会,决定抽出万把块钱来盖楼房。说实话,要不是党的富民政策天天在宣传,莫讲盖楼房,就是盖平房,也得三思而行,留上一手。几十年来,说真的,他衡文俊还没有享受过住青砖瓦房是啥滋味儿。从前住草房、马棚那种寒酸劲头不说了,现实一点,眼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一天一天大起来,早晚都要成个家,莫非就把儿媳接进马棚来?成何体统。一咬牙,衡文俊无论如何也得修建一栋象样的楼房了,大不了就用万把块钱来试试党的富民政策的可靠与持久。

楼房刚一破土动工,好心而又保守的人们免不了要相劝一番了。“我说老衡,是不是再等一等,看一看,楼房一建,可是树大招风呀。”“硬要建?你当真铁了心肠啦,都有人怀疑你的生财之道,向公社反映你的建筑材料什么的,来路不明。” 什么来路不明?他衡文俊根本不想作解释,反正,他只相信党,相信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绝对不会变。当然,话说回来,他还吃了另外一颗“壮胆丸”,乌当区委支持他,公社党委也在支持他,怕些啥子哟。祝乡长不就当众对人说:“什么来路不明,没有那样一回事。钱多又怎样?那是人家用汗水泡来的。一个街上住着,谁能不清楚?就拿老衡家爱人陆玉华来说吧,起早摸黑,熬更守夜……”(www.daowen.com)

是呀,讲起陆玉华的辛苦来,就连老衡也不得不翘起大指拇:“那可不是吹,她呀,每天至少工作十二三个小时!盘责任地、剁猪草、喂猪、养鸡、上面坊……真是够辛苦的了。”

反正,在区、乡政府的支持下,一栋约四百平方米的别致的楼房终于在金华乡的乡场上翘首建成了。呵,别了——寒酸破旧的草房和马棚。望着落成的楼房,他衡文俊眼里含着泪花儿,思绪万千……

故事四:帮困那些亊

没说的,衡文俊成了金华乡首屈一指的“富翁”了,公认的“万元户”。然而,他却皱起眉头来。愁啥?本大队还有几十户人家等米下锅呀。作为村民主任、老党员,怎能心安理得?

于是,他找到本村的十来个党员一碰头,一商议。毫不含糊,一个字:包。其中,最棘手的两个人选自然要数村里的焦明芬和杨天林了。前者,爱人因公受伤后早已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了,七大八小的丢给她六口人,要糊口,靠她一个女人家,难呀。后者呢?是一位六神无主的寡妇,只会偷偷流眼泪。谁包呢?可是头痛事。

“我来包!”这三个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给人希望与力量。衡文俊啊衡文俊,在帮困的火候上,你到底吼出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心声。

于是,他开始无私地帮助她俩挖土、种菜、挑粪、施药,并言传身教,作技术指导;没钱买猪、买鸡吗?他借,他给。蔬菜卖不出去吗?怕啥。就叫小老二用拖拉机拖进城去卖。就这样,许多的日子便又过去了……

1983年,当传统的春节来临时,已经翻了身的杨天林家不说了,就焦明芬家而言,就高兴地第一次杀了一头二百多斤的肥猪来过年。瞧瞧她俩,生活有了起色,脸庞上又泛起了年少的红云。

他衡文俊帮困尽义务,何止焦明芬和杨天林两个人?看看这笔粗略的数字吧。仅一年的时间内,他就用拖拉机免费给五十多户人家拉肥料、拉煤、运建筑材料一百多车;借出现金一千多元;粮食一千一百多斤;并同其他几位党员一道,帮助三十七户贫困户发展成为养猪专业户,十六户成为了乡村工业和运输专业户。难怪有人这样评价衡文俊:“他呀,不愧是我们致富的带头人、‘及时雨’!”

故事五:再吃一颗“定心丸”

1984年,开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及时下达了。在奔富道路上,衡文俊又吃到一颗“定心丸”。他的劲头更足了。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池必卿,省长苏钢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竟然相继专程来到他的家,带来了省委对农村“两户一体”的亲切关怀和支持。是呀,他太激动了,当他紧紧握着省领导同志那双双厚实有劲的手掌时,一股巨大的暖流开始传遍他的身心。

“今年又有什么打算吗?” 苏钢省长这样问。

怎么回答呢?瞧这记性,想得好端端的一番话,怎么一下全忘了。一急,他衡文俊竟然脱口而出:“倒是打算买它个台把汽车。”

“买车?那好啊。”苏钢省长爽快地应声道:“那就尽快把钱准备好,我们回去议一议,过几天,就用电话答复你。”

一个小时后,省领导同志起身告辞了。望着那几辆渐渐远去的车,衡文俊还久久地伫立在那儿。

这一夜,他失眠了……

嗨。苏钢省长硬是说话算话,真的才几天,省委的电话就直接通进这个小小的乡场上。完全答应给辆车,并且叫他衡文俊带上钱,速到牛郎关来提货。那一刻,衡文俊简直不能相信自已的耳朵了,然而,一切竟是铁一般的事实。

“衡文俊家得车啦,省长帮忙解决的。”在金华乡这个小小的乡场上,这则消息,简直成了头号爆炸新闻。人们开始奔走相告,议论党的富民政策,谈论今后日子的太平和长久,政策绝对不会再变了,这一点,就连老深世故的庄稼人也敢拍起胸脯打保票,错不了,日子只会越过越红火,道路只会越走越宽广。可不是么,在那条奔富的康庄大道上,衡家父子已经跑在前头了。

“笛——笛笛”这声音悦耳、清脆。

“叭——叭叭”这声音自豪、高亢。

三挡、四挡、五挡,那辆崭新的“解放牌”汽车飞也似地朝前奔驰着、奔驰着,鸣着喇叭,一路高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