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合理确定教育规划时间目标,助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合理确定教育规划时间目标,助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逐步推进,最终达成终极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教育规划既发挥过重大作用,也出现过重大失误,特别是在“时间—数量”指标上更是如此。广州市在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时,对“十一五”时期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结论是“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是比较合理的。

合理确定教育规划时间目标,助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任何规划都应该有时间和目标限制,即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情况或者消除什么情况。

有时间限制,但是没有目标,规划执行者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朝什么方向努力;有目标,但是没有时间限制,执行者不能确定行为的节奏,操作难度大为增加。时间维度要与规划目标相匹配。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目标是可以达到的。科学确定在多长时间里达成目标,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和执行者选择合理的战略节奏和制定相应的战略步骤。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方面规划目标和时间限制匹配得比较好。规划阶段的划分和阶段性规划目标的设定都比较合理,因此发展节奏比较得当,既不显得十分紧迫,也不显得过于松弛。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两个决定合起来规划了中国从1980年到2049年长达69年的国家发展战略,终极目标是中国要在2049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样超长的时间段里,党和政府把这一大战略目标又分成若干个阶段性目标,包括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每一个阶段性目标,又明确了时间限制。这种规划就是科学的、有益的。

教育规划也是一样,目标和时间要匹配得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逐步推进,最终达成终极目标。(www.daowen.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教育规划既发挥过重大作用,也出现过重大失误,特别是在“时间—数量”指标上更是如此。但也正是经过了这些失误,我们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教育规划的水平和准确性才有了重大进步。

有人分析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教育规划中的一系列失误。例如,1980年提出,全国要在1990年前基本普及小学,结果却没有实现。“按理,在1980年全国小学(五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3%的基础上,经过10年的努力,在全国集中力量基本普及小学教育,进而按照1982年宪法规定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是有可能的。这期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大会,重教气氛空前;为普及小学,教育主管部门的督导、检查、验收也从未懈怠。但是,第一,把‘普及’的对象提高到15岁不切实际;第二,在宪法规定的初等义务教育尚未着手实施的情况下,1985年又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发展的压力分散了本已短缺的教育资源。结果是,到1990年,全国宣布普及小学验收的县只有76%,而且其中五年制小学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作者把这些失误总结为“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已成传统”,“旧的全国性目标到期未实现(甚至为人们淡忘),而又不断提出未必能实现的新目标,往复循环”。[3]经过这种失败,我国随后的教育规划更加理智,已经较少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了。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以五年为期。这个时间段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笔者独立执笔制订了《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该规划规定了在“十一五”时期内,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办学模式。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开展学习型社区建设、大力开展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全面培训退役士兵和大力开展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这些大目标下,又规定了具体的细分目标,部分提出了详细的数值数据目标。广州市在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时,对“十一五”时期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结论是“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是比较合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