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教育规划的重要推动

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教育规划的重要推动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外教育规划的实践表明,可以而且应该制订[2]教育规划。因此,与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上的计划体制相适应,苏联在全世界率先制订教育规划。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教育规划对推荐苏联的快速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各类教育规划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各地教育五年规划,要描绘出该地区未来五年教育的蓝图、目标、路径和重大政策措施,在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征途上,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教育规划的重要推动

国内外教育规划的实践表明,可以而且应该制订[2]教育规划。

我国20世纪90年代前,使用的都是计划,90年代初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逐步实施了一系列市场经济色彩较浓的“规划”。尽管规划比计划更宏观、原则、抽象,更少指令性、更多指导性,但是,从规划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两者本质是一样的,不做区分。在国际上,教育计划和教育规划也是同样的意思,英语里都是以plan表示。

世界各地自古就有了零散的教育规划。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为了服务领袖和政治目标,应该制订教育规划。为实现国家的特定目标和总体战略,我国汉朝就曾经规划过国家教育。我国古代城市建设长期遵循“左庙右学”的惯例,贯穿于数千年的城市发展布局之中。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一个国家或者政权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关注、研究、制订教育规划。随后的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往往达到国力的顶峰。

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规划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苏联立国后,国家亟须工业化。而要实现工业化,必须首先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国民教育文化水平。因此,与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上的计划体制相适应,苏联在全世界率先制订教育规划。这种教育规划是短期的,时间上仅仅延至下一个财政年度,内容上主要是发展初等教育和扫除文盲。苏联立国后几年的教育实践证明,这些规划对新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教育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用比较短的时间在一个大国大面积地扫除了文盲,这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过几期教育规划,苏联国民教育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也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和国民素质的保障。二战后,苏联强化了教育规划,并且一般是制订和实施五年中期规划。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也普遍跟随制订和实施自己的教育规划。(www.daowen.com)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教育规划对推荐苏联的快速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于是,纷纷制订自己的教育规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于1963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世界上唯一的国际级的教育规划研究所(IIEP)。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制订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其中部分内容属于教育计划。1982年,在改革开放起步不久,国家强烈感受到人才不足,提出要制订人才规划。198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才现状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并且在这项工作的基础上,尝试着进行中长期教育预测。1985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人才现状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随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开展了1985—2000年教育规划制订工作。从“八五”开始,制订五年教育规划成为常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体上说,到21世纪初,已经从追求数量扩张进入到了追求质量提高的新阶段,这是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各类教育规划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教育规划的命运也经过了一些曲折,我们后面还要谈。但是,总的来说,大家已经普遍认可教育规划对于教育发展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各地教育五年规划,要描绘出该地区未来五年教育的蓝图、目标、路径和重大政策措施,在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征途上,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