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部湾皇城坳遗址:被遗忘的广西民俗风物

北部湾皇城坳遗址:被遗忘的广西民俗风物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16 年3 月18 日以来,考古队在皇城坳遗址发掘了大量的古陶瓷、古砖瓦碎片,并使之露出地表下大面积已被平整的原生土地面,还有柱子孔等。据说,光坡沙港除了皇城坳遗址外,皇城坳西北约3 公里处,还有一个至今仍叫老名的“皇府村”。沿海地区、古代沟渠、考古文物、历史古迹无不让人感受到其对于研究海洋文化的重要性,但令人不解和遗憾的是,皇城坳这个赫立于地方的文化遗迹,至今不是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北部湾皇城坳遗址:被遗忘的广西民俗风物

皇城坳位于广西沿海的防城港市港口区光企半岛公车镇沙港村,自民国初年以来,人们在该处陆续发现了一系列零星的文物——金书、金镜、金条、金器、玉器、瓷器及刻有“开元”“咸元”“太平”“至元”“通宝”等字号的铜钱等,另外,还有陶罐、瓷碗和红色楔形砖等物。在皇城坳附近,传说曾有兵营与哨所,现在还隐约可见到当地人口中的“皇帝沟”——一条宽10 米、有人工挖掘痕迹的沟渠。

自2016 年3 月18 日以来,考古队在皇城坳遗址发掘了大量的古陶瓷、古砖瓦碎片,并使之露出地表下大面积已被平整的原生土地面,还有柱子孔等。据考古队判断,这里在古代(最迟是明清时期)曾有过很大规模的建筑存在,而挖掘出的红砖和碎瓦,都有众多迹象表明其应属明清时期的物品。

在皇城考古开挖的现场周边,有疑似码头、城门、阅兵台或点将台等建筑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石柱子……八个探方中大都出现平平整整的原生土层、排列整齐的柱洞、满地的或方形或圆形或条形的橙红色地板砖和大批碎陶瓷片。

根据史志记载和民间传说,人们猜测皇城坳很可能与明末清初在广西沿海活动的杨彦迪等人有关。杨彦迪,南明末年龙门总兵,海盗出身,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民间也称其为杨义、杨二。顺治十八年杨彦迪奉郑成功之命从台湾率部攻占钦州龙门,到康熙二十年,被虎门海军打败而南逃南圻(如今越南西贡、堤岸一带),期间在龙门、光坡皇城坳经营的时间长达20 年。据说,光坡沙港除了皇城坳遗址外,皇城坳西北约3 公里处,还有一个至今仍叫老名的“皇府村”。当地人相传,皇府村曾住过南明的两个郡王、一个巡抚和几十名大小官员和家属。因此,当地人认为,防城港的光坡镇其实就是南明政权的最后一个军事基地。

至今人们与这段历史的联系大约就是通过祭奠活动来维系了——当地百姓对海盗出身的杨王并不记恨,相反崇拜有加,至今仍有庙祭奠杨彦迪。据说,当年清兵打到粤地即刻禁海。钦州志载,当时田地尽毁,家不准出海捕鱼,商旅不得海上贸易。沿海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者数十万计,而朝廷“有司视如蝼蚁”!相反,杨彦迪忠义为政,尽量维护地方生存。兵败后,与高雷廉总兵陈上川共同率领3000 余众,分乘50 余艘舰船撤退至南圻,臣服当地而求生存。(www.daowen.com)

杨彦迪曾自称“杨王”,当地方言中“王”与“皇”完全同音,这大约就是“皇城”的由来。“坳”则是当地地形写照——山坳东北、东面和南面都是因围海造田而形成的田垌。山坳下的东面又是弯曲大坳,古时那地方的海面与皇城坳下的海面是连成一片的,这一片海面与东北面的皇帝沟绕过皇城坳后往西南连接防城港的东湾海面。

沿海地区、古代沟渠、考古文物、历史古迹无不让人感受到其对于研究海洋文化的重要性,但令人不解和遗憾的是,皇城坳这个赫立于地方的文化遗迹,至今不是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韦雪敏/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