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宗抉秘》: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南宗抉秘》: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轩在天津乃至中国美术史上,有一部极有价值的美术论著,这便是《南宗抉秘》。作为一部画论著作,它向以“透辟精密”著称,对山水画的理论和技法具有深入的阐释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堪称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只有那部“萃二十年之力悠然神会遂得其妙”的《南宗抉秘》留给后人,这部书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中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南宗抉秘》: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定轩

天津乃至中国美术史上,有一部极有价值的美术论著,这便是《南宗抉秘》。作为一部画论著作,它向以“透辟精密”著称,对山水画的理论和技法具有深入的阐释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堪称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该书的作者是清代天津著名艺术家、山水画家华琳。

华琳,字梦石,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是天津学者梅成栋的弟子,因功名不就而致力于绘画。此人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他的侄元孙华靖(字文宰)说他“好读书,不求闻达,精音律,善南北宫词,花木竹石之外,时以丝竹自娱,尤精六法”。华琳对山水画用力极深,一年到头手不离笔墨,每作一画,皆悬之壁间,静观自赏,以悟画中之理,窥其不足之处。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华琳深感“自来画师恒缄秘其术,不以示人,虽王维、荆浩、郭熙多有训述,然所论仅及形质,而用笔用墨之真诀不传”。于是,他在总结创作经验的同时,博考湛思,殚精竭虑,以其个人独特的审美视角,探究笔墨之功,著成《南宗抉秘》,专论南宗写山水之法,言中国画笔墨之妙。(www.daowen.com)

《南宗抉秘》共三十则,有写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刘凤喈序及自序。该书“发古人所未发,为后来精研六法者度出金针”,早已被《四部总录艺术编》《美术丛书》《画论丛刊》《屏庐丛刻》等多部丛书收入。书中既讲用笔之美、用墨之趣,又提出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标准。其开宗明义称:“夫作画而不知用笔,但示形似,岂足论画哉!”又说:“作画与作书相通。”“初学用笔,规矩为先。不妨迟缓,万勿轻躁。”华琳还认为,刚硬挺拔,缭绕宛转,柔和透逸,曲折顿挫,在于笔的作用;水墨淋漓,浓淡轻湿,烘染托晕,烟云缥缈,在于墨的作用。善用浓墨的画家之作品,可以使“石之阴面,山之阴凹,视之若苍苍郁郁,有云蒸欲雨气象”。甚至提出,画家作画时,如若对某处用笔考虑不成熟,可以留空,不必勉强,可待来日参悟后振笔疾追。他认为这和诗家“句缺须留来日补”是一个道理。当代美术史论家俞剑华评价说,《南宗抉秘》“议论透辟,体验精密”。美术史论家周积寅在《中国画论辑要》中多处辑录书中内容,盛赞华琳之言“体验颇为细密”。

华琳精研丹青数十载,却无一件作品传世。其主要原因是他对绘画创作过于苛求,又不想出名,平日绝不轻易为人作画,除极为亲近的至交契友外,其他人很难得到他的作品。他一生仅存画十余幅,而这些得意之作也都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焚毁。只有那部“萃二十年之力悠然神会遂得其妙”的《南宗抉秘》留给后人,这部书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中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