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顾恺之的艺术成果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巨大

顾恺之的艺术成果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巨大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传顾恺之吃甘蔗的方法与常人不同。顾恺之的艺术成果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之大,主要在于他的创作法则。顾恺之的画一直在说明着这条原则。顾恺之通过运用线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东晋贵族所追求的典雅高贵之美,他的线条在史书中被称为“高古游丝描”。其实顾恺之有很多选择,线条又不是唯一能传达“美”的形式。事实上,顾恺之并不在意事物的表象,他更看重的是人物的神态、气质以及意境的传达。

顾恺之的艺术成果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巨大

顾恺之出生于346年,属于现今江苏无锡人。他所生活东晋时期。史书记录顾恺之虽为贵族出身,但他的家族与“书圣”王羲之的氏族背景无法相提并论。王羲之来自琅琊王氏,琅琊王氏为东晋“王谢桓庾”四大顶级贵族门阀之首。门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强大的权力阶层,他们不仅掌控着财富和政权,也是政治文化人才的重要输出源地。

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从晋代到南朝,四大氏族中每一代都“理所当然”地出产政治要员与文艺学者,例如琅琊王氏的王羲之、王献之;陈郡谢氏中的谢安、谢灵运以及南北朝艺术理论家谢赫。顾恺之虽生于小贵族家庭,但他天资聪颖,故能突破阶层的限制,在绘画史中留下浓重之笔。

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中有着“三绝”的称号,有传为画绝、文绝、痴绝,又或是才绝、画绝、痴绝。但不管怎样,前二绝指的是他在文学书法、绘画上的造诣,可第三绝“痴绝”究竟意味如何呢?所谓“痴绝”暗指顾恺之的处世之道,即为人极其“痴傻”的意思。我们别看顾恺之顶着“画祖”的头衔,事实上史书所记均是呆萌痴傻之事,例如耳熟能详的“甘蔗理论”。相传顾恺之吃甘蔗的方法与常人不同。常人吃甘蔗都是先吃中段最甜最嫩的部位,而顾恺之却从最硬最涩的两端开始啃,故常遭人嗤笑。但他却不以为然,解释道:所谓倒吃甘蔗渐入佳境,此乃甘蔗的正确吃法。顾恺之的“痴”和“傻”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隐忍之痛的真实人物。(www.daowen.com)

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他的艺术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方向。换言之,如果没有顾恺之也就没有现在的传统国画样式。因此,若想走进传统国画,我们先从认识顾氏绘画开始。顾恺之的艺术成果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之大,主要在于他的创作法则。第一,以线造型。强调线在画中的作用,使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主体。顾恺之的画一直在说明着这条原则。画作虽然都有设色,但很明显色彩并不是画的主体,色彩在画中是让位于线条依附于线条的。顾恺之通过运用线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东晋贵族所追求的典雅高贵之美,他的线条在史书中被称为“高古游丝描”。顾恺之提倡“以线为主”的造型法则,其结果产生了平面的绘画效果,其实线条造型法最早并不是由顾恺之提出的,事实上当我们观察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甚至是更久远的美术作品时,就能发现在魏晋之前线条的使用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我们需要理解的是,顾恺之所处的位置是传统绘画形式和发展方向正在探索和形成的关键时刻,而他又是作为这关键时刻绘画领域的核心人物。因此,他所要走的艺术道路,对传统绘画的形成至关重要。其实顾恺之有很多选择,线条又不是唯一能传达“美”的形式。他选择的是以线造型的平面绘画道路,这番选择为之后一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奠定了基调与主导方向。因此,从顾恺之之后,画者不会再过多地关注体积、空间等写实元素,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线条的运用和探索中。第二,强调画中气韵与意境之表达。顾恺之是典型的人物画家,但将他的人物与西方肖像画相比,不用说立体感和真实感,就连个体特征都没有。所有人物千篇一律,我们只能通过发型和服饰进行区分。难道被后世尊称为“画祖”的顾恺之真的连区分人物特征的能力都没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顾恺之并不在意事物的表象,他更看重的是人物的神态、气质以及意境的传达。因此,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理论。正是因为他主动放弃了对人物真实感与特征的刻画,将人物形象一再提炼才升华出超越表象只存留神韵的样式,如果说“以线造型”是对中国传统绘画样式与风格的提出,那么“重气韵重意境”的思想则是中国画内在精髓的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在顾恺之的影响下形成了以线造型、重气韵与意境的绘画样式,走上了与西方临摹自然、还原自然的“写实主义”完全不同的道路。

为什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却看不懂中国画呢?因为中国古代画家探索的并不是物质世界的表象,他们所画的是一种神韵、一种境界,而这种神韵和境界正是顾恺之所代表的古代文人学者们对人生最高理想的追求。这人生最高理想境界正是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心中始终保持宁静、纯真和对自由的追求。因此,如果我们不具备文人的理想和境界,就没有办法走进国画营造的意境当中,也没有办法理解传统国画的精妙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