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官职俸禄、爵位食邑、皇帝赏赐和市场购置

官职俸禄、爵位食邑、皇帝赏赐和市场购置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官职俸禄、爵位食邑、皇帝赏赐和市场购置成为其家产来源的四种主要途径,也正是因家产来源的多样化,成就了其家大业大的局面。[6]另一种是利用水利以营利为目的的大规模设施,这一般是为贵族官僚家庭所经营和使用的。郭子仪作为一代功勋之臣,家中自然少不了这样的财产。相比之下,郭子仪家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郭子仪终其一生,官位到唐德宗时期至太尉、中书令。

安史之乱爆发前的郭子仪,虽然已位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但还没有建立重大功勋,故而在经济待遇上仅有俸禄之收入;安史之乱的爆发为郭子仪建立功勋提供了契机,两京收复后,郭子仪便“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1],开始步入军功贵族行列,享受爵位所带来的经济特权,直到去世的德宗建中二年。在郭子仪所经历的肃、代、德三朝,因其特殊功勋所受赏赐无数,成为其家产的重要来源之一。除此之外,凭借其家中钱财通过市场交易也是其购置家产的途径之一。总之,官职俸禄、爵位食邑、皇帝赏赐和市场购置成为其家产来源的四种主要途径,也正是因家产来源的多样化,成就了其家大业大的局面。

1.房产居数处

在郭子仪家族的所有产业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多处的房产。其中之一为西京亲仁里的宅第,其规模之大为“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1]。这一宅第后为其曾孙郭承嘏所承袭[2]

其二为西京城西别业。郭子仪的元配王氏信佛,曾“舍京城西别业奏置法雄寺”[3],此处别业居位何处不得而知。

其三为西京大通里亭沼。宪宗皇帝即位八年,出嫡女册封岐阳公主,下嫁于今工部尚书书判度支杜公悰,岐阳公主为宪宗与郭子仪孙女所生,故“主外族因请愿以尚父汾阳王大通里亭沼为主别馆”[3]。后郭子仪孙郭鏦娶顺宗女德阳郡主也即后来的汉阳公主,在大通坊的南边大安坊有山池别墅一座,因两坊相连,故园地得至大安[4]。羊士谔、吕温等曾来此游玩,并留下了诗文以作纪念[5]

其四为城南别墅。汉阳公主下嫁郭子仪孙郭鏦后,因鏦为昇平长公主之子,故“鏦之贵宠,炫耀一时”。穆宗即位后,鏦为叔舅。……“城南有汾阳王别墅,林泉之致,莫与之比,穆宗常游幸之,置酒极欢而罢,赐鏦甚至厚。”[1]由此可见,郭子仪当时的城南别墅也为郭鏦所承袭。

其五为西京私第平康里。郭子仪元配王氏于“大历十二年正月辛未,终于平康里之私第”[3]。在郭子仪建立重大功勋之前,其父祖早已入居京城,在京城有房产,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卒于常乐坊之私第”[3]。由此可见,至晚到郭子仪父亲郭敬之时,郭氏已经在京城拥有了房产,郭子仪功成名就之后,房产增至五处,其家产之规模可见一斑。

2.碾硙达几轮

碾硙是加工粮食的磨具,在唐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规模非营利性的,这也是一般民户所使用的。《太平广记》中记载,胡趱一天骑着骡马到朋友家作客,这位朋友趁他作客的时候,擅自用他的骡马去拉自家的硙,结果累得他的驴直喘粗气。[6]另一种是利用水利以营利为目的的大规模设施,这一般是为贵族官僚家庭所经营和使用的。唐玄宗时期的名相姚崇在遗诫中说自己有许多庄田水碾[1],皇庄、官庄也设置碾硙出租[7],朝廷赐给王公、公主和百官的庄宅也附带碾硙(卷51)[1]。郭子仪作为一代功勋之臣,家中自然少不了这样的财产。据史载,代宗大历十三年,“有诏毁除白渠水支流碾硙,以妨民灌田。昇平有脂粉硙两轮,郭子仪私硙两轮,所司未敢毁撤。公主见代宗诉之,帝谓公主曰:‘吾行此诏,盖为苍生,尔岂不识我意耶?可为众率先。’公主即日命毁。由是势门碾硙八十余所,皆毁之。”[1]从以上材料判断,郭子仪家中包括其儿媳妇昇平公主的脂粉硙两轮在内,至少有硙四轮。而对于当时的一般民户而言,碾硙通常是为几家共用的财产,元稹就曾在《同州奏均田》中提到同州地区百姓因零碎舂碾不足,所以很难完成职田租米的脱谷工作[8]。相比之下,郭子仪家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3.俸禄超万贯(https://www.daowen.com)

郭子仪作为唐朝的一个官员,俸禄是其最为基本的收入来源。郭子仪终其一生,官位到唐德宗时期至太尉、中书令。据《唐六典》记载,太尉为唐代三公之一,正一品。其职责为“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9]。中书令则为正三品,“掌军国之政令”[9]。郭子仪如此高的官位也为其赢得了很高的俸禄。据史臣裴垍所说,郭子仪“岁入官俸二十四万贯,私利不在焉”[1]。这应是郭子仪官俸达到最高时的数目,这在当时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据史载,大历八年十月,回纥卖马一万匹给唐朝,“有司以国计不充,请市千匹。子仪以回纥前后立功,不宜阻意,请自纳一年俸物,充回纥马价,虽诏旨不允,内外称之”[1]。这段史料说明郭子仪用自己一年的俸禄充了回纥一万匹马的价钱,而当时朝廷国库仅有千匹马的购买力。也就是说,郭子仪在代宗大历八年时的年俸已超过了特殊时期的唐王朝国库收入,故而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郭子仪的俸禄收入应该不过分。

4.食邑二千户

伴随着郭子仪的屡建功勋和位至宰相,唐肃宗就如何奖赏功臣采纳了李泌的意见,改变了唐代初年唐太宗对于功臣授予高官的做法,而对功臣赏赐以土地,并可传给子孙,这样一来就可使功臣为子孙着想而不会轻易反叛朝廷,以达到稳定其心的作用[10]。在此背景下,郭子仪自两京收复后,就被封以代国公,食邑千户。唐德宗即位后,将郭子仪“所领诸使副元帅并罢”,同时,给予郭子仪极高的政治荣耀和经济特权,使其“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增实封通计二千户,给一千五百人粮,二百匹马草料”[1]。按照《唐六典》的记载,享爵位国公者,食邑三千户。但户、邑率多虚名,其言食实封者,乃得真户[9]。此处郭子仪所享有的是实封,故而并非虚名。按照唐代开元年间所定的制度,以三丁为限,租赋全入封家。也就是说,郭子仪可以享有二千户所上交的租赋。为了防止封家在封户所在地形成一定势力,唐代将这些封户分散在各州,并不专在一地。因此,郭子仪的爵位所带给他的家族的主要是经济势力的增强。

郭子仪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去世后,按照唐代爵位继承制度[9],其长子郭曜“袭代国公,食二千户”。到贞元初年,下诏“减半以封晞、暧、映、曙,人二百五十户。未几,复诏四人各减五十户,封曜子锋、晤子鐇各百户云”[11]。郭子仪通过军功所获得的爵位以及建立在爵位基础上的经济特权的确传给了他的子孙,郭子仪有生之年也的确做到了功高不震主,并得以寿终正寝,备极哀荣,这或许是对当年李泌策略成功的最好诠释。

5.赏赐不可计

对于出色完成重大任务的大臣,皇帝往往会以赏赐的形式表达对大臣的赞许。郭子仪在其有生之年,因历次拯救唐王室于危难之中,故而曾先后得到唐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皇帝的赏赐,形式不拘。史载,唐肃宗上元三年二月,河中军乱,“后辈帅臣未能弹压,势不获已,遂用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副元帅,充本管观察处置使,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帝赐御马、银器、杂彩,别赐绢四万匹、布五万端以赏军”[1]

唐代宗大历中,郭子仪“恩宠冠于戚里,岁时赐赉珍玩,不可胜纪”[1]。正如史臣裴垍所言:郭子仪“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1]

唐德宗建中二年,郭子仪薨后,其长子郭曜“遵遗命,四朝所赐名马珍玩,悉皆上献,德宗复赐之,曜乃散诸昆弟”。

通过以上史料反映出郭子仪生前所受赏赐无数、形式各异,为其后代子孙积累了大笔财富,成为其家产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