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中地区理学讲学人才的培养与王恕父子

关中地区理学讲学人才的培养与王恕父子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宏道书院讲学的业绩,还在于培养理学人才。秦伟、马理等人皆与吕柟讲学,是关中讲学高潮的代表人物。王恕父子以经学为号召,却又不局限于经典,而是突破经学注疏、训诂的限制,进一步体认性理之学,达成弘道的目的。另外,王恕父子的讲学,崇尚气节,不为空谈。概括地说,宏道书院讲学对关中讲学的贡献有三点:开书院讲学之风气,提倡经学与理学并重的学术思想倾向,培育了大批理学讲学的人才。

关中地区理学讲学人才的培养与王恕父子

王恕本人以《易经》中进士,是以传统的科举的途径入仕为官的,他认为做学问应该注重修身养性,经世致用。王恕教育学生要懂得“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序,朋友信”的大道理,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做学问的准则。订立二十条学规,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规定。王恕致仕归家,仍在不断地学习,研究经籍,“辨疑摘疵或终日不倦”[3]16(卷四《祠祀》),并且经常与宏道书院师生“商议可否”。王恕本人的奏议也是“藏秉于弘(宏)道书院”,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的资料。可见王恕在宏道书院的创办、发展的过程中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

弘治十二年(1499),王恕曾经在宏道书院宣讲《石渠意见》,王恕的学以致用、修身、自觉、力行等治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宏道书院的从学之人。王承裕在其父的家学熏陶下,也颇为重视读经。在考经之余,父子讲学的目的在于弘道。谢朝宣有诗言:“弘开绛帐来群英,经传而今须讲明。要作忠臣救朱子,岂徒稽古较桓荣。”[6]13就是说,宏道书院的讲学并不局限于字词的训诂和考据,而是在于宣讲朱子学。宏道书院讲学的业绩,还在于培养理学人才。书院的规定比较严格,要求诸生宿歇于书院,5天放一次假,每次放假半天,每月初的2日和16日考试,平日尚有夜课。正是因为如此,书院造就人才甚多。马理、秦伟、李伸、张原(1473—1524)、雒昂等人,后来皆有学名。马理的经学,当时即受提学官杨一清的激励与赏识。秦伟、马理等人皆与吕柟讲学,是关中讲学高潮的代表人物。马理之于三原学派,犹如周蕙之于河东学派。正是通过马理,以王承裕为代表的三原学派融进了关中讲学的大流之中。(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三原学派的讲学,为关中理学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四库全书总目》卷96《愿学篇》第二卷一条说:“关中之学,大抵源出河东、三原。”清人柏景伟说:“段容思起于皋兰,吕泾野振于高陵,先生王平川、韩苑洛,其学又微別。”[7]69“其学微别”,正是新思想注入之意,故黄宗羲有“三原别派”[8]172之定义。王恕父子以经学为号召,却又不局限于经典,而是突破经学注疏、训诂的限制,进一步体认性理之学,达成弘道的目的。因此,三原学派对于后来关中讲学的影响,核心在于对经学的重视与讲求。宏道书院的建成,则为关中讲学提供了新的物质性资源,同时也开创了书院讲学之风气。另外,王恕父子的讲学,崇尚气节,不为空谈。这一点对于此后关中讲学人士的影响可能也是存在的。马理、张原、雒昂等,都曾抗节而遭廷杖。概括地说,宏道书院讲学对关中讲学的贡献有三点:开书院讲学之风气,提倡经学与理学并重的学术思想倾向,培育了大批理学讲学的人才。之后,书院讲学之风,在关中地区的提学官的推动下,愈发强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