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痛苦人生的喜剧表达》2021最新研究

《痛苦人生的喜剧表达》2021最新研究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高兴深陷悲剧的现实生活里却要喜笑颜开,这是喜剧的荒诞和无奈。[8]我们完全可以说《高兴》是一部包含着哀怨酸楚的喜剧性作品。刘高兴被苦难磨砺得坚忍而强悍,他没有在痛苦中彷徨,也不满足于眼前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着,追求是一种灵魂的漂泊。当然,刘高兴的爱情是其种种伤痛中的一种。

《痛苦人生的喜剧表达》2021最新研究

贾平凹农民体现的是自始至终的关注,浓厚的悲剧意识无人能及,他对孕育了自己的土地及土地上的农民兄弟寄寓了深切的同情、理解和体恤。历史的痛苦和思考的艰辛融入了他的生命状态和写作状态当中,他对人类恒久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的反思和追问,充满着生命的质感和光泽,洋溢著生命的清新和激情。“贾平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不断地超越自己,能不懈怠地学习,吸收和扩展,重新塑造自己,这是他每隔三五年就会拿出有重要影响的作品的原因”。[3]他以其一贯的悲悯缠绵,挖掘出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鲜活与坚忍。《高兴》体现了贾平凹对底层民众的人文主义关怀。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深刻的白描,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繁华大都市生活背后所隐藏着的匪夷所思的艰辛和苦难,灯红酒绿下掩藏着的扭曲荒谬与痛苦,霓虹灯下的血和泪。评论家费秉勋称“贾平凹是一个很注重艺术作家”。[5]作品被铺上了温暖的底色,节奏缓慢地被控制着,正如贾平凹所说的,他尽力营造温暖为的是寄托人生的苍凉感。小说以一种非常轻松的笔调来渲染生命之苦,主人公的超脱境界给作品带来了一份宽容、宁静平和,让我们拥有感动而释然的心境。当然,作品的触动力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苦难之于人的摧残以更为深刻的方式抵达了我们的灵魂。

1.流泪记下的微笑和含笑记下的感伤

刘高兴时常寻思谁如同他那听得懂话却不能说话的架子车一般,是在城市里寂寞的人。寂寞的拾荒者思索这一问题无疑是一种嘲讽。贾平凹在那么多拾破烂的人的苦难中凸显着刘高兴在城市生活的“快乐”。刘高兴始终高兴着,他在苦难中享受着快乐,寻找着温暖。“痛并快乐着”这是刘高兴——一个从贫穷乡村走向城市的光棍汉的生活心态。在他心中永远燃烧着不灭的炉火,所以他拥有仰望天空的激情。然而,在他的快乐和高兴下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凉。刘高兴深陷悲剧的现实生活里却要喜笑颜开,这是喜剧的荒诞和无奈。“在这个混乱庞杂的喜剧时代里,知识分子的关怀丧失了强有力的价值理想支撑,因而今天的刘高兴十足少了慷慨悲歌之气,他不可能再有梁生宝身上集体主义的豪情壮志,也缺失了孙少平当年个人奋进的执着理想,他生气勃勃却走投无路,他只能让自己‘高兴’一些,也只能让作者将一个阶层的悲恸散装在喜剧的套子里,因为这本是一个喜剧的年代”。[8]我们完全可以说《高兴》是一部包含着哀怨酸楚的喜剧性作品。贾平凹在创作上达到了“含泪的微笑”的高度和深度,在表面的高兴上流露出了深层的感伤。

作者对刘高兴内在生存精神的深刻挖掘是《高兴》的真正魅力所在。刘高兴被苦难磨砺得坚忍而强悍,他没有在痛苦中彷徨,也不满足于眼前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着,追求是一种灵魂的漂泊。漂泊是行者的宿命。刘高兴卑微的生命在宿命的寓言下苦苦挣扎,他用内心的激情拥抱生活,享受生命。这个在城市里找不到出路的刘高兴却空前的阳光,活得丰富而高贵。当然,我们知道,他这样一个喜剧化的人物内心又有着无法言说的苦楚——隐忍而绵长!作者含着笑记下了他人生的感伤和无奈。黄八的梦想是坐回出租车,“一次要两辆,一辆坐着,一辆厮跟着”。这调侃地言说了那被现实掩藏了的苦楚。芙蓉园在拾荒一族的眼中犹如世外桃源般令人向往,可是他们只有在园外听园内轰然乍起的喝彩声,叮叮咣咣的锣鼓声。五十块钱的一张门票,对于在苞谷糊糊里煮些挂面和土豆片就是一种奢侈的拾荒族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石热闹的出现丰富和愉悦了刘高兴的生活。在底层民众心理上,乞丐和破烂王是同一个阶层的。热闹加高兴,拾荒族的生活也便高兴热闹了起来,在同情与怜悯中他们相互看到了真实的自己。融不进,留不下,又回不去,这其实是无数农民工的无奈、尴尬和悲哀。

五福脑溢血暴死工地,刘高兴失去了这个必不可少的朋友,同时也失去了自己在清风镇里的根。作为一个无根者,刘高兴与五福的灵魂一样,只能永远在这个城市里飘荡。到哪里才能找到自己?一切都是熟悉的陌生。“太阳照样升起”,他也只有让自己“高兴”地承受,承受这痛苦不堪却又始料不及的命运。也许刘高兴还将继续“高兴”地生活着,蹬着三轮车行走在西安城里的大街小巷,在他的身后,有的是一双双漠然而冰冷的眼睛,谁会在意一个卑微生命活下去的艰难?谁会在意五福的死?都市高耸的楼群、璀璨的霓虹灯与刘高兴租住的简陋、破败的剩楼依旧无声地对峙着,钟楼在城市最后一缕阳光下伫立着,苍凉而落寞!“悲的情怀,美的表达,艺术家的愤懑痛苦常常通过曲折的途径而得到捋发。”[5]198在贾平凹的笔下流露的不是一种轻松的谐趣,也不是尖刻辛辣的嘲讽;不是开怀放肆的大笑,也不是一本正经、一板一眼地说教;而是一种带着淡淡的苦涩的微笑,是一种暖和的温柔的讽刺。《高兴》是他流泪记下的微笑和含笑记下的感伤,他精心营造的温暖柔软的底色寄托了拾荒者的苍凉人生,让人哭不出来又笑不开颜。

2.刘高兴无望的温暖爱情

如果说《废都》还可以清晰地见出贾平凹当年的迷惘、痛苦的心路历程,而《秦腔》中的那些痛苦与迷惘已被细密琐碎的“繁琐日子”的编年式所遮盖,那么《高兴》则揭开了一个新的创伤、新的裂缝中的痛苦与悲哀。当然,刘高兴的爱情是其种种伤痛中的一种。现世中的爱情是一件易碎品,倒是在纯粹的精神世界里,疯狂的想象才得以保全。由此深化下来,本来可以掘进爱情与人生的复杂的辩证关系的深层内里的,本来是可以产生类似于宗教般深刻的悲悯情怀的,都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现实的精神的强大影响力,这一可能性被扼制了。

或许刘高兴从一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自己这场爱情的无望,但是刘高兴还是不顾一切地去爱。“像孟夷纯这样的观音菩萨式的女性也是小说主人公刘高兴在城市底层挣扎并存在下去的动力和勇气的源泉,是他城市生活理想的化身,精神家园所在。农村对他来说已是过去,他不可能再回复过去的生活。刘高兴想把自己的精神家园建立在繁华的都市,但这种精神的寄托又是显得如何的虚幻!”[7]一个拾荒者拥有了自己的爱情本应是件极为温暖的事情,然而命运仅有的一点浪漫和甜蜜又是那样的沉重,苦难随着爱情的降临来得更加凶猛,带给了他始料不及的命运。(www.daowen.com)

一个拾荒者和一个妓女的爱情必然是与苦难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温暖圣洁却痛苦无望。“贫穷是一种灾难,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没有生存所需的保障就必然会丧失生存。”[9]刘高兴是贫穷的,那么,一个连生存都有可能丧失的人,拿什么来保全他的爱情呢?那精巧时尚的高跟尖头皮鞋满盛着刘高兴残缺破碎的爱情碎片,繁花落尽,一片萧瑟,心碎了,神伤了!刘高兴扭曲的爱情温暖而无望。

3.明亮光鲜与沉痛悲凉的强烈反差

“和《秦腔》一样,它沉重的不是故事的转折和起伏,而是生活的波光和潜流,正是对这些细微之处的捕捉和描绘,使《高兴》呈现出了质感,也发展出了他独特的语感与叙述语调。”[10]《高兴》中贾平凹并没有疾言厉色地进行批判和揭示,而是以一副温顺柔软、哀而不伤的姿态尽现生命的痛苦与生活的沧桑。贾平凹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节奏,在写到刘高兴们最为痛苦的时候,景色往往都是亮丽鲜艳的,他所寻找的正是一种光鲜明亮与沉痛悲凉的反差。

连续两三天的雨对于“拾荒族”来说是一场灾难,他们窝在屋里不得出门,不出门就不可能有收入,高兴和五福煮挂面吃却没有了盐,黄八喝着水啃着干霉馍填肚子。他们的生活就如同黄八啃的干霉馍,味道不言自明。而在一堆随便壅在巷道的旧墙土上竟长出了许多包谷苗儿,“灰黑色的泥土上生出二指高的包谷苗儿显得格外鲜绿”。拾荒族当时灰暗的生活境地与嫩嫩的包谷苗儿,困窘与鲜绿!当刘高兴确定小孟这个曾经让他有太多太好幻想的女人是个妓女的时候,鼓楼却悠然地传来鼓声,“近暮的天空中,一疙瘩一疙瘩红云,开绽如玫瑰”。刘高兴低落的心情与悠然的鼓声、玫瑰般的红云形成对照。五福死前躺在床上吃鱼翅,“五福吃着吃着就死了,他没有咯的一声,也没有蹬腿”。死亡与享受!刘高兴背着死去的五福去车站,出租车窗外的景色:“深秋的平原上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公路两旁的树和树下草地上的花是红黄青绿紫迅速往车后闪,各种颜色都变成了流动的线条”。死亡的悲惨与天地的明艳!冬天里一切都濒于死亡,但树叶的颜色却最鲜艳。所有这些都是耐人寻味的反差。

贾平凹运用了这种新鲜别致而又耐人寻味的表达方式将人生的种种痛苦置于温暖的地方,给人生的种种创伤镶上了亮丽的金边。

同年,另一部农民进城的作品《吉宽的马车》讲述了东北作家孙惠芬眼中的城市与乡村,情节相对复杂,用笔也较狠,农村人“对城市的向往,在这里转化为他们痴迷甚至不可想象的宗教式的追求”[11]“城市在盘剥了乡下人的体力与纯朴之后并没有给予他们想要的尊严与梦想”。[11]贾平凹《高兴》中农民的命运亦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吉宽的马车》在“小说的结尾,走出去的乡下人又回到了出走的乡下”。[11]而《高兴》中刘高兴依然在城市的困顿中苦苦地挣扎着,灵魂始终找不到最终的栖息之所。贾平凹三年前的《秦腔》写的是农村中的农民,展示了一个凋敝的“废乡”,讲述了农民怎样一步步地从土地上走出去。如今的《高兴》则从村里写到城里,工笔细描了农民工在城市里惨淡的生活状态。无尽的艰难和困苦,他们无言地承受着,并且顽强地生活着。《高兴》将这些城市边缘人从生活自救到精神自救的乐观与坚忍完美体现,为这一悲壮生命所迸发出的顽强生机谱写了一曲生命悲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