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湿地生态校园规划的成果:湿地水源保障与绿化景观一体化

湿地生态校园规划的成果:湿地水源保障与绿化景观一体化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请问老师,为什么想要做一个关于湿地保护的校园规划?做了湿地生态校园之后,冬季再也不用担心池塘的水会干掉了。所以这个污水对我来说是求之不得,因为厦门校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有保障了。目前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生态的用地本身也属于校园绿化和休憩用地。实际上在规范范围内,用休憩绿地形成湿地系统,等于说这个地是一式两用的,既是生态用地,也是校园的绿化景观用地。

湿地生态校园规划的成果:湿地水源保障与绿化景观一体化

黄 请问老师,为什么想要做一个关于湿地保护的校园规划

|刘 我原来研究的课题就是生态人居。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时候,就对生态人居比较感兴趣。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绿色建筑和生态人居的概念还比较新,我很感兴趣,就开始研究。到厦门工作之后,发现环境有所不同,与武汉的生态不一样,不能把武汉的工作经验照搬到厦门来,要结合当地的特点。我注意到这里湿地资源很多,就开始考虑如何将湿地和人居结合。

黄 之前做过关于湿地人居的项目吗?

|刘 有的。刚开始是做福建顺昌的两个小区规划,这两个小区都涉及水系的问题。做设计想要尊重生态,就不能把山铲平、水填平。如何把水系跟小区结合起来,就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做了研究,虽然后来两个规划并没能实施,但研究并没有白做。正好厦门校区有这个机会,因为厦门校区这里是一个低洼地,严格地说这是城市的一个泄洪区,因此肯定就存在着下雨淹水的问题。刚好那时国家一些城市遭遇过几次大水,这个问题就变得很突出。我之前做过一个题目为生态人居的研究,重要的就是探讨水和湿地资源结合的问题,再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顺势在厦门校区实践了自己湿地校园和湿地人居的想法。

黄 您在做规划时有什么湿地校园的案例可供参考吗?

|刘 我们参观过一些学校。有些学校有很好的湿地资源,但他们在校园建设上的做法从生态上来说并不可取。如他们在自然水系的周边用水泥封了一圈,这就是一个滨水景观的概念,而不是湿地的概念,也就是说水系不再具有生态的价值,只有一种景观造景的价值。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湿地生态概念中不可取的东西。不过国内的案例虽然无法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但可以告诉我们不该怎么样做。

湿地系统土地利用图
刘塨老师提供

湿地系统结构图
刘塨老师提供

黄 做湿地校园规划的时候,您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刘 遇到过。当时在规划中画了很多水面,就有人问我,“刘老师你知道闽南的闽字怎么写吗?——门里有虫,这就是说闽南的虫子特别多。你做这么大的水面是来养蚊子吗?”但我相信,如果生态好,水面不是臭水,这就不是问题。事实证明,厦门校区并没有那么多的蚊子,因为水里有很多鱼,蚊卵根本待不住。

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好多学校都规划了一大片很好看的水面,但是到冬天水干了,就成了臭泥坑,怎么办?要是拿自来水往里面灌是灌不起的。后来我去现场勘察,正好是冬季枯水期,发现这里果真有水,就问村民水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他们放的自来水。他们说这水塘本来就有水,冬天也不干。然后在疏通池塘的时候发现,水塘的底部是像水泥浆一样的炭泥质土壤,保水性超强。因此不能为了造景挖水面,应该遵循大自然地表的格局,在之后设计中,这个泥塘就保留下来了。

黄 学校里面的污水处理是怎么做的?

|刘 把校园的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建了一个埋在地下的中水厂,处理污水。当时也有一些其他的契机。学校来这里建校的时候,外面的污水排水管线还没有完全落地,市政设施还没有完全具备。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就借这个机会自主处理污水,自己处理自己用,就变成一个循环的节水的校园。

黄 处理完的水都怎么使用呢?

|刘 生活污水处理完制成中水,这些中水刚好补充我们的水资源,做生态补水。人居环境用水分为3份,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因为现在水资源非常紧张,首先应该保证生活用水,然后要保证生产用水,往往生态用水就被忽略了。回用中水之后,既能补充我们的生活用水,比如冲厕所,用作校园的洒地浇花水,另外冗余的水也能补充生态用水。这恰恰可以解决我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即冬天水干了怎么办。通过循环用水,可以使水系在冬天也能做到水资源的平衡。(www.daowen.com)

黄 还有一些其他水的利用吗?

|刘 有的。实际上,在生态用水中,中水的补充只是一部分。因为到了寒暑假的时候,特别是寒假,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回家了,学校里大概就剩200~300人,产生的水量比15 000人产生的水量少很多,水量马上就减少。眼看着大湖就要见底,当时非常紧张,也怕到时候陷入泥坑问题,那整个生态系统就崩溃了。

水循环与湿地系统过程图
刘塨老师提供

但好在有排洪渠要从学校经过,渠修好之后,上游2.45平方公里范围的农户和学校周边用户的生活污水和合流雨水全排进学校了。生活污水对城市来说本来是一个极糟糕的东西,但是因为厦门校区的水域系统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流进来的污水,经过一段湿地的净化之后,就变成景观水,反而成为湿地系统的资源。所以系统对了,垃圾变成资源;系统不对,资源变成垃圾。做了湿地生态校园之后,冬季再也不用担心池塘的水会干掉了。所以这个污水对我来说是求之不得,因为厦门校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有保障了。

黄 排洪渠也是生态的排洪渠吗?

|刘 按计划要用石头砌筑成4米深、6米宽的排洪渠。当时我们坚决反对,因为水泥会彻底破坏湿地生态属性,且矩形断面不利于景观也不安全。后经过多次沟通,最后达成一致:整体排洪渠改为梯形断面,上部3/4为坡地,下部1/4为石砌,底部用石块铺,不用水泥,尽量保持湿地属性。这样就是一个半生态通道。

黄 做了湿地校园建设之后,对学校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刘 做了这个系统之后,局部的小气候得到优化,粉尘少,洁净度好。投资也有不少节省,因为有了水系,一段围墙就不必修建,那道围墙,按照当时的造价估算大概要花上十来万元。另外,如果不做这样的水系,就需要铺设雨水干管,这也需上千万元的投资。很显然做了水系给学校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更不用说一天还能节省2000吨自来水。

校园在功能上是有分区的,不是说有块空地就能拿来建设。目前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生态的用地本身也属于校园绿化和休憩用地。实际上在规范范围内,用休憩绿地形成湿地系统,等于说这个地是一式两用的,既是生态用地,也是校园的绿化景观用地。

全生态河道示意图
刘塨老师提供

半生态河道示意图
刘塨老师提供

兼作排洪渠的湿地廊道
刘塨老师提供

白鹭校园觅食
刘塨老师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