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震的微观前兆:研究活动特点,预测异常现象

地震的微观前兆:研究活动特点,预测异常现象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震的微观前兆是指人类的感官无法察觉,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出来的地震前兆。研究中小地震的活动特点,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在一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之前,都会出现很多异常现象,我们把这些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按照地震前兆的性质划分可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种。由于微观前兆必须用高精度的仪器才能观测到,而且观测起来十分复杂。

地震的微观前兆:研究活动特点,预测异常现象

地震的微观前兆是指人类的感官无法察觉,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出来的地震前兆。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地形异常

在大地震发生之前,震中附近的地壳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变形,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十分微小的位移,当然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用肉眼无法看到,只能借助于精密的仪器,才可以测出。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2)地震活动异常

大地震很少,中小地震却很多,大小地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中小地震的活动特点,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3)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泉水、井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天然气和石油、地下岩层中产生和贮存的其他气体,这些都属于地下流体。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然后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地震的发生。(www.daowen.com)

(4)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地震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会出现微弱的变化,人们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大地震的发生。

在一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之前,都会出现很多异常现象,我们把这些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按照地震前兆的性质划分可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种。

目前我国作为微观前兆观测的有:地形变、地震活动、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电阻率变化、地球重力场变化、地球磁场变化、地应力变化等。

由于微观前兆必须用高精度的仪器才能观测到,而且观测起来十分复杂。它主要是专业人士用来研究分析和预测地震的,平时在生活中我们看不到,因此在这里我们也不做详细的介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