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修路碑铭:贺州瑶族府江之路

修路碑铭:贺州瑶族府江之路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簕竹而抵苍梧,属苏君浚[125]。各率其属,以庇厥役。剃莽劚榛,批[126]岩彛[127]壤。创铺三十所,在羊角、广运[129]、上仰[130]、沙冲[131]诸堡,各二所。在季鱼、昭平、富笼、龙江、簕竹[132]诸堡各一所。为桥梁一百五十有七,为渡船十有八,为官舫一,为亭三。[9]狼目:狼兵中的土目。[19]《侬元帅平瑶复县治》摩崖:位于钟山县钟山镇城厢街北小钟山石崖上。碑文就是对这次事件的记载。镌刻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修路碑铭:贺州瑶族府江之路

冯时可[120]

府江一路,介在象郡、羊城间,譬之人身则脉络也。江水自阳海而来,分流为漓,缭绕桂林,合蒙荔诸水,以出苍梧,下番禺。惊涛急湍,奔淜汹涌。砰砰磕磕,若厨霆,若激矢,趋走数百里于一瞬间。舟随之下,一不戒,与石铓相触,则糜溃无踪。其逆溯而上,輙用卒数十人牵絙力挽,几前几却,淹辰更朔而始达。其不幸而阨阳侯[121],葬鱼腹者,往往而有。缘江两岸群山戢戢,或鹏噣而骞[122],或鹫翼而惊,或龟突而掘嵂[123],或锯齿而亷利者,错峙于翳莽丛棘之中。蒸风澒洞,人迹杳绝,郁为封豕雄虺之区而已矣。往年王师既已剃狝,其不若,则累累请除道。而胼胝惮艰,锱铢缩费,卒不能五达、六达。比于康庄遐迩,窃以为病。是岁癸巳,中丞广陵陈公来抚西粤,孜孜急民,不逾稔诸废坠竞举,独道梗是念。会侍御南昌涂公行部所属,亲觌险阻,叹曰:“孰令是版章土宇者而蒙昧若斯邪?夫有身者,脉络不通则阴阳贼之。有国者,道路不通则奸宄贼之。粤多萑苻,岂独其俗犷猂?亦惟是阻深者为之窟窦耳。若道路既除,则险为我用,而不为贼恃。是堕其窟,而阨其窦也。虽费,宁已。”乃遂定议于中丞,公相与檄,左辖文君作经画而督以三道。自桂林而下踰阳朔,属郭君宗磐[124]。自平乐而下踰龙门,属不佞时可。自簕竹而抵苍梧,属苏君浚[125]。各率其属,以庇厥役。剃莽劚榛,批[126]岩彛[127]壤。当冲而梁,当津而舫。午飱有顿,宵宿有馆,休憇有亭,干掫有堡。又为之益徒骑具粮酺,设缉御,周不给。于是,宦者、贾者、输者、传令者、往来駪駪,如驰骤中原齐鲁之郊,亡不人人愉快也。告竣之日,宪长胡君心得,过语时可曰:“濯濯哉,是举也!所以幸兹粤者甚大。非两台诚意实志,为元元褆福捍灾,何以率作有位而子来众庶若斯邪?子不可无辞。”窃惟先王之教曰:“司空视途,司宼诘奸。”周人美古公[128]之大业能使昆夷兑喙,而本之木拨。道通,盖险不能据,莽不能藏,即有诡随,乱将焉兴?故夫途之视也,乃为奸之诘也。粤于中国为穷荒,诸君杂蛮夷间,如楚之杂棘平居,耳目懔懔。猝有缓急,首尾不相应,臂指不相使,何以销萌杜孽而壮虎豹金汤之势?兹役告成,环千里间,绳系网络,犹之人身,癖痱炙斁,而和扁为之,决胍结筋,搦髓揲育以和其荣卫,达其枝经,其何适如之?自此,垢秽日湔,闇昧日□,狐城永杜,鼠穴当封。四方旅游,且以粤为乐土善地。其两台之丕绩哉!

役始于癸巳秋九月,成于甲午春二月。凡石路以丈计者,五千七百有奇。土路以以丈计者七万八千有奇。创铺三十所,在羊角、广运[129]、上仰[130]、沙冲[131]诸堡,各二所。在季鱼、昭平、富笼、龙江、簕竹[132]诸堡各一所。仍旧而加修者六所。为桥梁一百五十有七,为渡船十有八,为官舫一,为亭三。其城旦[133]、马傭[134]、馆人、篙师诸役所设皆倍于昔,所费羡金共一千八百有奇。其分有司则昭守黄文炳[135]、桂守周裔先[136]、梧守周宗礼[137]等,咸竭蹷趋事。而昭守劳尤最,盖昭役于诸郡中居其七耳。乃时可则以主传故佐之,晓其始末,特为之记。且为铭,铭曰:“粤惟荒域,囿山隍川。南梧北桂,昭介其间。五岭枝经,列郡喉咽。漓江分流,惊波决澜。奔恣横放,荡日摇天。艅艎乘之,若矢脱弦。抵峎触崿,糜碎无坚。溯澜而上,百郤一前。挂胄岑嶅,魄改魂迁。杨枝生肘,为力何艰。有岐一线,踏磴攀鲜。羊肠蝸角,趾侧身颠。穷险极峻,宼伏妖廛。天讨再加,莫能荡湔。法郁往日,道清斯年。桓桓中丞,三独称贤。英杰侍御,出使无先。广陵涛发,丰城剑剸。驰雷曳电,贲彩相鲜。烛照千里,皙如睫端。念兹梗塞,计密画全。爰命我侪,分界除阡。咸率各属,既谡既虔。孰阜而彝,孰崖而镌?镂塍刻沟,决秽疏堙。我亭我馆,我梁我船。事无敢怠,饩莫敢朘。百八十旬,工用告峻。周道如砥,车骑如泉。邮传堠接,千里蝉联。远屏蟊螣,永卧戈鋋。凡此建树,悉本塞渊。精流神注,元气干旋。天效地应,阴殄阳宣。阜成丞黎,勋犹烂然。立碣题铭,用志岁年。凡我后人,无替无諐。”

【注释】

[1]《还盘王愿祭文》:富川县瑶族在还盘王愿仪式上使用的祭文。

[2]《入山照》:现藏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白虎冲凤客莲家。

[3]吾州府:梧州府。

[4]仓五县:苍梧县。

[5]作返:造反。

[6]会仪:会议

[7]排年:里甲轮流当差的人。《明史·食货志一》:“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

[8]土舍:土司下辖的重要属官。

[9]狼目:狼兵中的土目。土目,是土司职衔系列中九品之下的小官员,属于未入流(无品级)武职土司。也指民族地区大量土地的占有者。狼兵是明代专指广西出身的战斗人员,不隶军籍,彪悍武勇,多用于“剿贼”、“御倭”,战绩不俗。

[10]百:把。

[11]五州:梧州。

[12]东安上乡:地在今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

[13]屯枪:屯戍。

[14]冷水:地在今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东土瑶村大冷水土瑶村。

[15]白马:地在今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宝马村。

[16]白虎:地在今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白虎冲。

[17]《过山牒》:原件存于平桂管理区沙田镇狮东村大冷水土瑶寨村民邓客引家。

[18]富川县朝东镇塘源村唐克忠藏。

[19]《侬元帅平瑶复县治》摩崖:位于钟山县钟山镇城厢街北小钟山石崖上。民国之前,今钟山县与今富川县合为富川县。明代洪武二十九年富川县治从今钟山镇迁往今富川县。这块碑所记载事件发生在富川县治迁移之前。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富川瑶民在盘大孝的领导下发动起义,攻占县城,杀死富川知县徐原善。洪武23年,广西都指挥使韩观与千户廖春督兵征剿。韩观会合永明、道州诸军收复富川县治。碑文就是对这次事件的记载。碑文中的“侬元帅”生平现已失传,应是官军土狼兵中的一名将领。

[20]英家《百蛮遵道》摩崖:位于钟山县英家镇英家街观音山东麓思勤江故道旁的岩石上。镌刻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刻面高90厘米,宽50厘米。明朝万历年间,贺州时局动荡,瑶壮起义不断。“百蛮遵道”是当时朝廷的一个宣传口号,就是要求少数民族都能够遵崇朝廷号令。松林峡摩崖:位于昭平县松林峡电站水坝桂江上游约100米处的西岸。是广西按察使司副使韩绍为教化瑶、壮民众遵守官府法度于1588年题刻。因1989年建筑松林峡水电站蓄水发电,现碑已被桂江水淹没。

[21]丹霞观《平蛮封地碑》:碑原存于钟山县公安镇塘坝村西一公里的丹霞观。现已移存于钟山县文物管理所。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刻立。碑为方形,高86厘米,宽63厘米,竖行阴刻楷书,共23行600余字。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富川县瑶民在盘大孝等人领导下发动起义,得到今钟山县花山峒一带的苗瑶山民响应。洪武二十三年十月,正千户钟益受征调从河南领兵抵达达今钟山县花山镇(明代属平乐富川县一十六都)平息瑶乱。迄今,钟益后人仍散居钟山县公安镇、花山乡等地。丹霞观原是供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道观,钟氏族人传说钟益在花山平瑶时,曾得到张道陵的护祐,从明代至今,钟姓家族一直把丹霞观当成本族家庙来维护。

[22]沙坪屯东门楼碑:碑存于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沙坪村沙坪屯东门楼墙上。沙坪村瑶族现为平地瑶,因男女帽上都镶有红边,又称红头瑶。

[23]少难:年青人犯了事。

[24]不立崖岸居家:不在崖石上溪岸边立屋居住。意思是从山上搬迁到平地立家,从山瑶变成了平地瑶。

[25]七都东山五源:明清时期富川七都地在今富川县的新华乡、石家乡、福利乡、莲山镇、白沙镇一带。东山五源是指七都东部靠近湖南江华的瑶族聚居区,共包括倒水、沙母、三辇、平石、龙窝等五源。

[26]瑶粮:明清时期,为鼓励瑶族加入民籍,发展生产,朝廷规定已编户入籍的瑶民其所交纳的粮赋定额要低于一般民人。这种按瑶区定额所纳的粮赋称为瑶粮。

[27]富邑七都东山五源请定完纳瑶粮章程碑:这通石碑原存富川县五源瑶区富川旧署遗址上,现存于富川县文物管理所慈云寺瑞光塔下。属三块石板合成的“三合”碑。碑文为56人联名上书官府,要求按向往惯例缴纳瑶粮,禁止书吏乘机舞弊,额外加收。碑高1.65米,宽77厘米,厚12厘米。碑文阴刻楷书,共1142字,碑额文字径6厘米,碑正文字径2厘米。

[28]改良瑶俗碑:石碑保存于富川县新华乡坪源村的五源书院内。五源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壬辰年(1832年),由富川训导朱德鉠倡建,是富川第一所瑶族书院。民国三年,富川龙窝、沙母、三辇、倒水、平石等七都东山五源瑶族民民绅议改革风俗,将改革内容勒于石碑。石碑共三通,1958年拆废书院时,第一通已失,第二、三通则移至村中老井旁。

[29]知米摩崖石刻:刻于新华乡井头湾村竹仔坳的石壁上,石壁距地面高约50米,摩崖高4米,长5米。

[30]朱盛浓:明永历王总督待郎,顺治四年(1647年),清兵破平乐。朱盛浓由桂林走灵川,后遁隐富川发动当地瑶汉人民抗清复明,但历经战祸的富川瑶汉百姓不愿从戎,朱盛浓举事无望,只好题下“知米”石刻,意指当地人民只知米粮,不知政事。

[31]奉县封禁坑场碑:原存于富川县古城镇庙湾村,现移存于富川县城慈云寺内。明隆庆二年(1568年)始,清水江上游姑婆山一带陆续开采锡矿,致使泥沙长期壅塞下游河流。到清朝雍正年,流经富川倒水源瑶区的清水江水流浑浊,严重影响河两岸的农业生产。为平息瑶区的农矿纠纷,县府只得发布告示,禁开矿场。

[32]清水江:源自湖南江华县,向西南流经富川县莲山镇和古城镇的倒水源瑶区。倒水源瑶民分居在清水江两岸,引江水灌溉作物。

[33]朱德鉠建造五源书院序碑: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春,富川训导朱德鉠奉命带后到东五源设卡防堵江华赵金龙入境滋扰,其间他亲身感受到瑶民子女缺泛教育,难能提高素质的现实,于是向平乐府台唐槛请示,在五源瑶区劝捐倡建义学,并先后在沙母源的宋塘洞和倒水源的平江大湾地两处分设五源书与蒙泉义学两处学堂。五源书院碑和蒙泉义学碑都是贺州在瑶区设立义学的较早史证材料。

[34]江华赵孽:湖南省江华县瑶族起义领袖赵金龙。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月二十九日,赵金龙制红、蓝等旗帜,率众起义,定年号为金龙元年。富川、贺县等地瑶族响应。

[35]宋塘洞:在今富川县新华乡坪源村。

[36]毛里:父母之恩。

[37]朱德鉠倒水源设蒙泉义学记碑:石碑现藏于富川县白沙镇平江村委。

[38]奉县勒碑:此碑原立于富川县古明城内的养济院遗址上,现移至富川县城慈云寺西墙碑廊上保存。碑高97厘米,宽65厘米,厚13厘米。其内容为富川三乡绅民呈送官府的公议章程,要求官府确定瑶户完税时钱、银、粮的兑折比例,禁革官吏妄索多取。

[39]董二十一娘墓志摩崖:此碑保存于富川县新华材委榜下下村后大罗峰南面山脚的崖壁上。离地高2.3米,石刻面积1.35平方米。

[40]灵溪岩摩崖:位于福利乡雾溪村鸭母塘北面的本面山西南山脚的灵溪岩内。灵溪岩又名读书岩,岩高6米,宽3米,进深10米。摩崖在岩口右壁离地面相对高度约1.4米处。碑文反映了富川瑶区宋代醮会、设斋等宗教内容,字径2.5厘米。

[41]真君岩摩崖碑:位于富川县朝东镇秀水村小象鼻山东北面山麓,岩高6米,宽2.4米岩右侧离地50厘米,阴刻有嘉泰元年刻“新建真群阁题名记”碑,再往洞中进约6米处,有宋淳祐年间刻的南岳僧人栖真子真君岩修炼碑。此外,岩壁上还刻有明万历二十八年、明万历四十五年、明天启四年、清乾隆三十三年等6块芳名碑。这些碑刻记载了富川瑶区从宋代以来至清代的许多宗教活动史实。

[42]《五指岩记事》《平五指诸岩》《平昭平山寇颂摩崖》摩崖:现保存于桂林市平乐县城东的珠山迎仙洞中。明代的平乐府治设于今平乐县城内,明代昭平县为平乐府属县。

[43]罗旁:明代广东罗旁山瑶族起义。

[44]黎福庄、韦六哥:明代万历初年,壮族头领黎福庄、韦六哥、黎天龙等人率壮、瑶、汉等民众在今昭平县黄姚镇界塘村五指岩和今钟山县燕塘镇黄宝村白帽山的白帽岩发动起义。大中丞广西巡抚吴文华等人派兵镇压,万历三年,黎福庄、韦六哥被擒投降,万历四年,黎天龙被擒杀,起义失败。

[45]《五指岩记事》《平五指诸岩》《平昭平山寇颂摩崖》摩崖:现保存于桂林市平乐县城东的珠山迎仙洞中。明代的平乐府治设于今平乐县城内,明代昭平县为平乐府属县。

[46]英:钟继英(1528-1591),字乐华,号心瞿。系《平五指诸岩》一文的作者。他是广东东莞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隆庆元年(1567)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万历间累官湖广按察副使,按察司督学校副使。著有《武谷备遗》。

[47]《五指岩记事》《平五指诸岩》《平昭平山寇颂摩崖》摩崖:现保存于桂林市平乐县城东的珠山迎仙洞中。明代的平乐府治设于今平乐县城内,明代昭平县为平乐府属县。

[48]尠:xiǎn,同“鲜”

[49]义竹十甲公议碑记:碑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义竹村大门楼内。石碑长1.5米,宽0.8米,碑文用行书书写,竖列,共29列,满行22列,每列53字,共1325字。碑文刊刻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碑文内容是经公议的对婚嫁丧葬等活动中用礼数量所规定的条文。

[50]八都:今贺州市富川县葛坡镇、麦岭镇一带在明清时期属八都管辖。

[51]行娘:将要出嫁成为新娘的女子。

[52]糍:贺州地区方言中指一种用糯米做成的糕点,即糍粑。

[53]蛋各一包:富川平地瑶婚礼时一定送蛋包。蛋包的做法是将四只蛋排列在一起,上下各用一或多片竹叶包好,然后用稻草扎实,最后贴上红纸。

[54]亲旧:亲舅。

[55]粿饼:用油炸成粳米质糕点,有圆形、饼形或条形多种。富川县民众现在也称之为“果子”、“粿子”。

[56]汤猪:经滚水烫洗并去毛的猪。

[57]粿盒猪:粿盒即平地瑶地区送礼用的一种礼盒。用粿盒抬送的猪要求去毛并除去内脏,而且猪身相对较小。

[58]启篚:给抬送礼物的人送的红包钱。

[59]海面:富川县部份地区称呼面粉的一种方言。

[60]《论屯田》: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二十七,分汎屯田,屯田。

[61]周笃棐:字式时,号完初,大理寺卿周光镐从子。隆庆庚午(1570)亚魁,授富川令。

[62]苏缄训练二广洞丁:苏缄(1016~1076),字宣甫,北宋泉州晋江(今福建)人,进士。北宋熙宁初,任苏缄为邕州(今广西南宁)知州。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10万大越(越南)军队大举入侵北宋,连下钦州、廉州,接着进攻邕州。当时邕州只有州兵二千八百,情势危急。苏缄召集所属官员和郡里有才能的人,教给他们守城和打仗的方略,约束各自的部队,划分所管辖的区域。并安定民心,鼓舞士气。誓死守护邕州城。但因寡不敌众,城破。他说:“吾义不死贼手!”于是先杀全家三十六人,然后自焚。

[63]垛集之法:明初的一种征兵方法。朝廷颁行《垛集令》,规定民3户为1单位,其中1户称正户,出军丁,其余为贴户。正军逝世,贴户丁补。永乐以后,正户与贴户的壮丁轮流更代为军。军民严厉分籍。当军之家皆入军籍,称军户,属都督府,不受处所行政官吏管束,优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经济位置都与民户不同。军户固定承担兵役,父逝世子继,世代为兵,并随军屯戍,住在指定卫所。若军户全家逝世绝户或流亡,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称为“勾军”或“清军”。《明史·兵志四》:“垜集令行,民出一丁为军,卫所无缺伍,且有羡丁。”

[64]《续论屯田》: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二十七,屯田。

[65]张文耀:明万历年富川县令,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

[66]富:指明代富川县,境域包括今钟山县和富川县。

[67]《灵济庙记》: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七,艺文,文,第七页。(www.daowen.com)

[68]《广西都元帅章公平瑶记》: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八,艺文,文,18~19页。

[69]虞集:元代文学家,字伯生。祖籍四川仁寿。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父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编写。

[70]欸人:客家人。客家人称“我”为“欸”

[71]《报连山贺县捷音疏》: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八,艺文,文,第24页。

[72]张岳:字维乔,号净峰,1492-1553年,福建惠安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行人,因谏阻武宗南巡,被廷杖,贬为南京国子学正。世宗即位,张岳官复原职,迁行人司右司副。后改任南京武选员外郎,历主客郎中。出为广西提学佥事,改提学江西。坐事贬为广东盐课提举,升廉州知府、广东参政。时塞上多事,被荐迁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移抚江西,进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进兵部右侍郎,召为兵部左侍郎,总督湖广、贵州、四川军务,进右都御史。嘉靖二十七年春曾提兵之贺县平瑶。嘉靖三十二年(1553)正月二十八日,死于沅州,年六十二。赠太子少保,谥襄惠。著有《小山类稿》

[73]弓山:在今八步区桂岭镇。

[74]礧石:今八步区大宁镇螺石村。

[75]黄峒:今八步区黄洞瑶族乡。

[76]府江:桂江阳朔至昭平段。

[77]《府江善后疏》: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八,艺文,文,第三十二页。

[78]郭应聘:福建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历任郎中、南宁知府、威茂兵备副使、任广东参政、广西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等职。隆庆四年,跟随巡抚殷正茂败古田叛民。殷正茂调任总督,提拔郭应聘担任右副都御史。府江瑶族反叛。受大学士张居正指派,郭应聘与殷正茂商议后,调集土兵、汉兵六万人,以总兵官李锡统军讨伐。经过三个月全部平定府江判乱。万历二年(1574),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八年,出任兵部职,兼任右佥都御史,仍然巡抚广西。

[79]雕剿:明代中期统治者镇压少数民族起义而总结出来的一套有效经验。即模仿老鹰捕食之势,倐勿而入,倐勿而出,如雕之搏兔。它要求摸准情报,选准时机,指挥军队快速出击,势在一举成功,得手后迅速撤离。“雕剿”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少杀人,通过擒贼擒王使敌对力量处于群龙无首状态,以此瓦解敌方队伍。

[80]三峒:指修仁、昭平、蒙山三地。

[81]二、五都:明代富川县的二、五都地在今昭平县走马镇和黄姚镇。

[82]招贤乡上、下半里:明代贺县的招贤乡和下半里地在今昭平县的樟林林、凤凰和巩桥三镇。

[83]《两粤功纪》: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五艺文,文,第十页。

[84]王世真:又名王世贞,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青州兵备副使、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太仆寺卿、抚治郧阳右副都御史、南京刑部右侍郎、南京刑部尚书等职。多次奏书论屯田、戍守、兵食等事,均切中大计。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赠太子少保。

[85]吴公:吴文华(1521~1598年),字子彬,号小江,晚年更号容所。福建省连江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曾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河南左布政使等职。巡抚广西时,值广西旱情严重,瑶民骚乱。文华请赈恤,募垦荒,核田赋,均驿传,整顿兵戎,加强士卒训练。不到一年,平定昭平五指山、钟山白冒诸峒瑶寨,招抚民众2万余人,建堡21座,垦荒2.6万余亩,广西混乱的局面得到初步治理。万历四年(1576年),柳州北山叛乱,文华采取声东击西、欲擒故纵的战术,连破70余寨,是役,文华以少胜众,为明王朝立下大功。惜因忤逆当道,仅获薄赏。万历十三年(1585年)春。广东大水,文华下令开仓发粟,赈济灾民。由是两广社会日趋安定,士民安居乐业。万历十五年(1587年)初,文华升任南京工部尚书,离任之日,粤人建生祠以祀,并在高岩上刻记其功。

[86]御史大夫凌公:两广总督凌云翼,明王朝平定广东罗旁山瑶民起义时的主要统军人物之一。

[87]《平寇颂》: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五艺文,文,第十二页。嘉靖初年,倪仲亮、邓良朝、李三第在贺县领导的瑶壮起义军,先在黄洞、弓山、螺石一带活动,其后势力发展到广西贺县、广东连山、德庆、封开及湖南的衡、永、郴等地之间,历时达三十余年之久。嘉靖二十七年,提督两广侍郎张岳与镇守两广地方总兵官征蛮将军太保兼太子太保平江伯陈圭等人调广西土兵及两广官军共七万人,分哨进剿,此次起义方才被平息下来。《平寇颂》就是为张岳、陈圭等人在此次平瑶战争中取得胜利所撰写的颂功词。

[88]沈宏:湖南石门县人,字惟远,明嘉靖乙未年进士。初授刑部主事,不久补武选郎,后任广西副使。时瑶民暴动,沈宏剿抚有功,被赐白金、文绮等物。

[89]《平瑶碑》: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五,艺文,文,第十四页。

[90]袁衷:字秉中。明朝江苏吴县人,进士出身,原任兵部员外郎,后出为广西提学佥事。明正统六年(1441)任梧州知府。著有家训《庭帏杂录》。

[91]富川灵亭乡:明代富川县分为油塘、灵亭、奉政三个乡,其中灵亭乡的大致范围包括今富川县的古镇、朝东和富阳等镇。

[92]《平昭平山寇碑记》: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五,艺文,文,第十六页。文章记载了万历四年广西巡抚吴文华平定壮族酋长黎福庄、黎天龙率壮瑶人等于昭平起兵的事件。

[93]万恭:1515-1591年,江西南昌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官南京文选主事、考功郎中、大理寺少卿。嘉靖四十二年为兵部右侍郎。

[94]白马:今昭平县黄姚镇界塘村白马山

[95]五指岩:今昭平县黄姚镇五指山。

[96]露布:也作“露板”。不封口的文书。特指檄文、捷报等紧急文书。

[97]白帽:即白帽山,在今钟山县燕塘镇黄宝村。

[98]《平府江大功记》:原文载《平乐府志》卷三十五,艺文,文,第十七页。

[99]张翀:1525-1579年,明代马平县(治在今柳州市)人,明代柳州八贤之一。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十七年疏劾严嵩父子专权乱政,被下诏狱拷讯,后谪戌贵州都匀。隆庆元年(1567年)召为吏部主事大理寺少卿。次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民众起义,并为官军平定广西古田(治今永福寿城)等地出谋划策。隆庆四年,巡抚湖广。后召拜大理卿,进兵部侍郎。万历四年(1576年)乞休归家。

[100]郭公某:广西巡抚郭应聘。

[101]殷公某:两广总督殷正茂。

[102]古田:今桂林市永福县。

[103]《平乐府江记》: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五,艺文,文,第十九页。

[104]藤峡:即大藤峡,地在今广西桂平县。

[105]永安州:治在广西蒙山县。

[106]《府江缓急议》:原文载《平乐府志》卷三十五,艺文,文,第二十一页。

[107]《府江三城记》: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五,艺文,文,第二十三页。

[108]蒋冕:1462年-1532年,字敬之,一字敬所,号湘皋。今广西全州镇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与登进士,选庶吉士。历官司经局校书、吏部左侍郎、詹事府典诰敕、礼部尚书、大学士、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是明朝弘治、正德两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

[109]广运:地在今桂林市平乐县大发乡广运村。

[110]足滩:在今平乐县内。

[111]昭平:今昭平县治所在地。

[112]《新建钟山石城记》: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六,艺文,文,第十一页。

[113]徐淮:明代平乐府知府。

[114]贞珉:石碑刻铭。

[115]《府江开路记》: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六,艺文,文,第十七页。

[116]管大勋:浙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曾明万历年间曾任湖广提学副使、广西参政等职。

[117]直指黄公: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

[118]旁午:指事物交错纷繁。

[119]《府江修路碑铭》:原文载于《平乐府志》卷三十六,艺文,文,第十九页。

[120]副使冯时可:松江华亭人,约生于明嘉靖二十年左右,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约卒于天启初年。先后累官广东按察司佥事、广西副使、云南布政司参议、湖广布政司参政,贵州布政司参政等职。

[121]阳侯:水神的别称。

[122]骞:高突状。

[123]掘嵂:隆突状。“掘”通“崛”。

[124]郭宗磐:1541年-1607年,字渐甫,号鹏海,福建晋江人,隆庆五年登进士,授新安推官。此后补韶州推官、升任南京刑部广东司主事、处州府知府,再升广西按察使司副使。

[125]苏浚:1542-1599年,字君禹,号紫溪,福建晋江人。明万历元年(1573年)中解元,历官南京刑部主事、陕西参议、广西按察使、广西参政等。

[126]批:“削”的意思。

[127]彛:通“掖”。

[128]古公:名亶父,古代周族首领,传为周文王祖父。他率周族将都城从豳迁到周原,建筑城邑房屋,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使周族得到空前发展。

[129]广运:在今广西平乐县大发乡广运村。

[130]上仰:在今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木格乡鹿坡村上仰寨。

[131]沙冲:今贺州市昭平县马江镇沙冲村。

[132]簕竹:在今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

[133]城旦:白天筑城夜晚值巡的差役。

[134]马傭:马伕。

[135]黄文炳:明万历中平乐府知府。

[136]周裔先:广东南海人,明隆庆五年进士。明万历中曾在广西任桂林府知府。

[137]周宗礼: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明万历二年中进士,曾在广西任梧州府知府、广西按察副使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