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研究:基于时空行为视角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研究:基于时空行为视角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个体行为的城市时空间结构研究是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也将是指导未来30年城市规划建设的前沿性研究课题。这一研究首先体现出基于个体行为的微观解读。一方面,个体行为具有多重维度,在空间维度的基础上无法回避对时间维度的考虑。另一方面,将时间作为揭示城市动态性的重要视角,分析城市问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内在联系,并认识个体行为所折射的城市时空间结构特征,是对地理学时空观认识的深入。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研究:基于时空行为视角

通过归纳前文的论述,发现城市空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小汽车使用、轨道交通引导下的远距离交通、郊区化趋势以及城市动态性增强,使传统城市空间研究的静态分析受到了挑战。时间要素开始作为城市研究的重要维度被学者所关注,城市人口、土地、物流的动态分析成为超越固化空间分析的突破口。同时,由交通而引起的负外部效应,如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公共健康平和生活质量下降等现象,使学者意识到以人为本、提高生活质量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第二个方面,社会群体面临公共资源不平等的问题。学者虽从形态与格局的角度解读了城市经济活动、居住空间、就业空间等,但空间矛盾的主体多源于城市转型与重构过程中不合理的经济制度、社会政策等,城市生活中的现实体现为社会阶层化、社会群体冲突等。

基于个体行为的城市时空间结构研究是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也将是指导未来30年城市规划建设的前沿性研究课题(柴彦威,2009)。活动空间的研究是学者关注社会空间等非物质实体空间的重要落脚点,反映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即土地利用的出行决定性有所下降,而居民出行和活动的影响力在大大提升;反映在城市社区规划中,即围绕静态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的社会群体分析在减少,而基于出行和活动的社会行为群体的研究在增加(柴彦威等,2008)。(www.daowen.com)

这一研究首先体现出基于个体行为的微观解读。微观研究能够克服宏观分析对空间机理的抹杀,尝试从宏观描述向微观机理分析的跨越。城市是由人组成的,人的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主体性在空间上的外在表现,是挖掘城市问题产生根源的重要途径。同时,该研究还体现出行为研究的时空观。一方面,个体行为具有多重维度,在空间维度的基础上无法回避对时间维度的考虑。另一方面,将时间作为揭示城市动态性的重要视角,分析城市问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内在联系,并认识个体行为所折射的城市时空间结构特征,是对地理学时空观认识的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