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透雕艺术:独特三维效果与空间感

透雕艺术:独特三维效果与空间感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顾名思义,透雕就是将木板刻穿,透到另一面,让视觉、光线穿过物体从而展示出一种独特的三维立体效果。透雕作品正反两面均可观赏,若单面观赏,可用有色玻璃或丝绸作为衬底。无衬底的透雕给人以透空立体的感觉,空间感十足。透雕要求雕刻者掌握高超的刀法技巧,卢大师创作的透雕作品便是极为稀有珍贵的。在卢大师门下,我不仅学会了雕技四法,还掌握了他的“造型四变”:夸张式伸展、夸张式扁缩、局部变形和去芜存菁。

透雕艺术:独特三维效果与空间感

顾名思义,透雕就是将木板刻穿,透到另一面,让视觉、光线穿过物体从而展示出一种独特的三维立体效果。透雕作品正反两面均可观赏,若单面观赏,可用有色玻璃或丝绸作为衬底。无衬底的透雕给人以透空立体的感觉,空间感十足。透雕要求雕刻者掌握高超的刀法技巧,卢大师创作的透雕作品便是极为稀有珍贵的。

卢大师对我的言传身教,让我渐渐掌握雕塑的各种技艺。他还毫无保留地向我传授了他的“雕技四法”,即:

一是随形就象法。即随材料的原形设计形象,从而追溯朴实的自然美,尽可能地保持木料的天然气质。

二是形体勾勒法。根据木料的原形,先打好一份小样稿,将作品轮廓造型勾勒出来,按此小样再动刀斧,目标明确,意象清晰。

三是先易后难法。有些人在学习雕刻时,总是惧怕雕刻大型作品,认为很复杂,费时费力。卢大师就拿自己的作品《苏武牧羊》为例,将作品的构图分解成几个部分,然后具体形象地,进行现身说法式的详细讲解,把难点一一指出,让我很快掌握了先易后难、化难为易的雕刻方法。

四是相纹走刀法。凡木料总有纹路,好比人体的DNA,世界上没有纹路完全相同的木料。卢大师教我学会了在“打坯或修光的进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木料纹路的走向,一定要顺着纹路行刀”,也就是相纹走刀,看清纹路的走向而顺其纹路下刀。否则稍一不慎就容易岔刀,造成纹路断裂,产生破坏性后果。(www.daowen.com)

在卢大师门下,我不仅学会了雕技四法,还掌握了他的“造型四变”:夸张式伸展、夸张式扁缩、局部变形和去芜存菁。这些技法都被我应用到后来的作品创作中,成为通向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在我的木雕作品中,“自然型”和“写真”的创作理念成为我木雕造型的核心。秉承卢思立先生的自然型的观念,在作品《呐喊》《观音像》中有突出的表现。作品《呐喊》不对木材的自然形态做任何人工裁切的处理,充分利用香樟木天然的造型与肌理,只将雕刻的重点放在作品的视觉重心——怒吼人物激情爆发的那一刹那的面孔,大写意的气韵塑造就在这安静的一刻中得到呈现。于原木中端庄而立的观音大士像,静谧而庄严的气息绵延在自然呼吸的木纹里。认知木性,为木头注入雕刻者的观念,在形象凸现的那一刻,雕刻作品凝结的不再是有形的象,而是宛若大音希声却袅绕不散般的回响,与木、与形、与雕刻者的精神相融。

同行们惊异地发现,自从有了卢大师的授业传艺,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羡慕不已。我则感到自己应更加努力,绝不辜负卢大师的期望,创作出更好的雕塑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有道是:“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师从卢大师这位上乘名师,不能仅满足于“仅得其中”。卢大师不止一次地鼓励弟子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敢于突破,勇于创新。饮水思源,感恩图报,牢记卢大师的教诲,我能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就是对恩师栽培的最好报答。

学习永无止境,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自满,木雕创作才能不断创新进步。我们不仅不能停留在木雕艺术的局限里,更要开阔视野,向浮雕、根雕,乃至石雕界的艺术大师们借鉴。中国美术馆原馆长、中国现代第一批雕塑家的杰出代表刘开渠先生曾总结:“雕塑的纪实性与创造性对立统一,雕塑形象的生动性与概括性对立统一,群众喜闻乐见与雕塑家艺术个性对立统一,吸取外国优良经验与坚持中华民族艺术风格对立统一,爱国主义与反对因循守旧对立统一。”这五个“对立统一”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样是木雕艺术创作努力的方向。中国当代许多成就辉煌的雕塑界名家、名师,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