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客运交通结构影响因素-交通工程学

客运交通结构影响因素-交通工程学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因其交通政策、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用地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及城市自然条件等的影响而各不相同。另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与交通建设投资比例密切相关。例如,购物中心与就业岗位集中区、居民居住区相距远近,不仅影响出行的平均距离,也影响客运交通结构。

客运交通结构影响因素-交通工程学

不同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因其交通政策、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用地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及城市自然条件等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1. 交通政策

交通政策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的交通政策、地方政府的交通政策和经济投资政策的影响。国家制定的交通政策,决定了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发展方向;地方政府依据实际的交通状况和经济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本地区的交通建设发展战略,确保了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发展目标,如采取对公共交通的补贴或控制私人小汽车进入市区的收费等政策,以保证公共交通的比例等;政府对某种交通方式的工程建设的投资和贷款予以优惠或限制,会促进或抑制这种交通方式的发展。

2.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系统,特别是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另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与交通建设投资比例密切相关。发达国家每年用于道路交通建设的投资额很高,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3%,而我国用于发展道路交通建设的资金小于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5%,资金不足,很难根据需要达到合理的客运交通结构。

3. 城市用地布局(www.daowen.com)

城市用的规模、形态、功能与用地集中程度都影响着城市交通结构。规模方面,随着城市用地规模增大,居民平均出行距离拉长,必然使步行比例减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增加。用地形态方面,我国城市多为单中心中央集团型布局,中心区公交线网密集,人流、车流多,成为交通最复杂、最繁忙的地带,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量一般占全国总交通量的30%~35%;而多中心或带状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量的比例则低很多。用地功能的划分,对出行量的大小、出行距离长短和时间分布也有明显影响。例如,购物中心与就业岗位集中区、居民居住区相距远近,不仅影响出行的平均距离,也影响客运交通结构。在城市功能布局与规划时,如能减少上班、上学的距离,使其尽可能在步行范围之内,可大大减少交通量,减小道路及公共交通的负荷,因为工作出行和学生上学出行要占城市总出行的80%左右,特别是对早晚高峰的影响很大。城市用地的集中程度高、人口密度高、房屋紧密、公交发达、出行方便等可以提高公交出行率,降低私人方式出行率。

4. 交通基础设施

轨道交通的有无、线路的多少、公共汽车线路数量、线网密度、人均公共汽车数量、覆盖率、换乘时间、发车频率、运行速度等,都影响公共交通分担的出行率。制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为公共汽车或其他大容量交通方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 城市自然条件

城市的地形、地势、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都对城市客运交通方式有影响。天然阻隔,如海湾、河流、湖泊高山等限制城市的形态,阻断了交通线路或改变了网络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对客运交通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丘陵山地地面坡度很大,不适于自行车运行;极为寒冷地区或海拔很高的高原城市,自行车交通难以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