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城市交通结构的发展方向

中国城市交通结构的发展方向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是多元化的。我国城市交通结构的发展方向应顺应我国国情,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规模,土地利用及土地资源的约束、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使城市交通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城市的结构多属于密集型,因此,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其他交通形式为辅的形式是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必然的发展方向。根据各城市的道路交通设施水平,确定城市的机动车发展规模,避免出现道路交通拥挤及停车难问题。

中国城市交通结构的发展方向

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是多元化的。从居民出行要求分析,居民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交通工具拥有情况、出行目的地的远近等各种条件和要求,从便捷性、快速性、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等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由于不同的出行方式有不同的道路利用效率,并产生不同的交通影响,因此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不是无限制的,应通过交通发展策略的引导,使交通结构朝着有利于充分利用道路交通设施运输能力的方向发展。我国城市交通结构的发展方向应顺应我国国情(人口大国),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规模,土地利用及土地资源的约束、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使城市交通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

城市公共交通是人均道路利用效率最高、消耗资源最少、环境污染程度最轻的大众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公共交通应该得到优先发展。我国城市的结构多属于密集型,因此,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其他交通形式为辅的形式是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必然的发展方向。提高公共交通方式在交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能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能源、减少道路与交叉口的交通负荷和车辆拥挤、改善环境和减少污染。

要保障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必须首先从政策上给予保护,即制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中,一是优先发展公共汽车交通,从方便、快捷、舒适、经济、安全的角度提高公共汽车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汽车交通的吸引力。在政策上采取灵活政策,建立多种服务与多种票价相结合的服务体制,采取增加公交线路,延长线路,缩短发车间隔等措施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可达性、减少换乘时间;采取增加各类空调车、小区间班车,提高舒适度与直达率。在技术上采取公交专用线、专用道、交叉口专用相位等措施,提高运行速度;通过优化公交网络、优化站点布设及优化车辆调度等提高效率,方便居民换乘车等。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中的另一重点是有计划地发展轨道交通,特大城市、大城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开辟大运量的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运量大,能较大节省土地资源,不产生环境污染,并且为乘客提供舒适、快速、准时的服务,是最优先的公共交通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2. 自行车交通占辅助地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且因人口众多,道路资源有限,虽然大城市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已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自行车仍是我国城市居民个体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并且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留自行车这一特色的交通方式。但我国的许多城市自行车发展有些失控,自行车出行占总出行的50%以上,而且公共交通大大萎缩,造成了道路交通紧张的局面。因此,引导自行车出行量向公共交通转移,能大大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www.daowen.com)

3. 协调发展私人小汽车

进入21世纪,无论是从我国居民的购买能力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的需求来看,私人小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都是必然趋势。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大规模地发展私人小汽车。我国的私人小汽车发展必须遵循协调发展原则,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协调:

(1)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协调。根据各城市的道路交通设施水平,确定城市的机动车发展规模,避免出现道路交通拥挤及停车难问题。

(2)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3)与能源开发相协调。

(4)与我国居民素质水平的提高相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