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交通拥堵案例分析:路网结构与机理

城市交通拥堵案例分析:路网结构与机理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厦门岛内部的道路等级结构比例为1∶2.17∶2.86∶4.2。2)路网结构指标计算及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厦门市道路网各布局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如表4-8所列。高流量且匝道数量大于6.8时,交通拥堵变得异常不稳定。

城市交通拥堵案例分析:路网结构与机理

1.厦门岛

1)路网结构现状

厦门市的道路网规划从总体上看是环形加方格网,如图4-1所示,道路网的长度和面积统计数据如表4-7所列。

图4-1 厦门市路网规划图

表4-7 厦门市道路网的长度和面积统计表

根据表4-7中“厦门岛内”的道路长度数据,可计算出路网的等级结构为:快速路所占比重为9.8%,主干路所占比重为21.1%,次干路所占比重为28.1%,支路所占比重为41.0%。所以,厦门岛内部的道路等级结构比例为1∶2.17∶2.86∶4.2。

2)路网结构指标计算及综合评价

通过计算,厦门市道路网各布局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如表4-8所列。

表4-8 厦门市路网布局评价指标(www.daowen.com)

根据表4-8的数据,厦门市路网评价最终分值为2.45,查询表4-5指标等级划分,得出厦门市的道路网等级介于“一般”与“好”之间。

2.荷兰

影响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路网特征,例如单位长度道路上的匝道数量(进出匝道或交织段)。通常来说,匝道附近就是交通流互相竞争时空资源的区域。

基于荷兰高速公路大量实际交通数据,分析了高速路长廊单位长度上匝道数量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图4-2列出了每十公里匝道数量与交通拥堵变异性(即行程时间90分位值减10分位值)的关系。图4-2中的上图表明匝道数量越多,交通拥堵变异性越大,也就越不可靠。路网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行能力的变异性,进而影响交通拥堵。当每十公里匝道数量大于6.8时,交通拥堵变异性就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匝道之间的距离如果小于1.5 km 时,由于交织的车流量过多导致了交通拥堵的不可靠。

图4-2中的下图表明了不同流量状态下每十公里匝道数量与交通拥堵变异性的关系。低流量时,匝道数对交通拥堵影响甚小。此时,车辆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交织。中等流量时,交通拥堵的不可靠度随匝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远远小于高流量。高流量且匝道数量大于6.8时,交通拥堵变得异常不稳定。由此可以看出,在高速路设计中(尤其是城市快速路),需要考虑匝道数量对路网性能的影响。从交通拥堵变异性的角度来说,匝道之间的距离应该大于1.5 km。

图4-2 交通拥堵变异性与路网特征之间的关系

(低流量:小于600 veh/h;中等流量:600~1 200 veh/h;高流量大于1 200 veh/h)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