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盖里变异与反逻辑形态建构:震裂式与未完成式

盖里变异与反逻辑形态建构:震裂式与未完成式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变异与反逻辑能够增强形态的标识性,或者引发争议,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而不至于被淹没在大众化的平庸之中。概括而言,对于变异与反逻辑的形态建构,盖里的具体操作集中表现为“震裂式”和“未完成式”。作为盖里变异与反逻辑形态建构的巅峰之作,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不仅颠覆了几乎所有的经典美学原则,也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不完整、不和谐、反叛和激进的建构同样能够产生令人愉悦和兴奋的体验。

“形态”的异质性建构

在当代先锋建筑的创作中,越来越多看似漫不经心,或者随心所欲的形态被塑造出来,并且逐渐演变成为追新求异的游戏,它们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所认定的美学范式:均衡统一、合乎逻辑以及和谐有序。所以,在这里,笔者将当代先锋建筑形态的异质性建构概括为变异与反逻辑。所谓的“变异”即寻求差异,它与多元化、消费化的社会语境相契合;所谓的“反逻辑”也并非彻底抛弃逻辑,而是尝试着跳出传统逻辑的局限,以便与当前现实世界的复杂相适应。另外,不管是“变异”还是“反逻辑”,它们也都维持了客观的认识,而非特指某些极端或激进的构想。

在很多当代先锋建筑师和学者看来,能够全面反映当下社会文化中深层的对立、矛盾和冲突的,恰恰就是那些貌似不协调的、不完善的、异常含混的、模糊的或游离的形态表达。它们既是当代先锋派对传统秩序和现代理性的反叛,也是先锋建筑师摆脱和颠覆传统范式,重新定义自身并保持前卫性的重要方式。

变异与反逻辑能够增强形态的标识性,或者引发争议,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而不至于被淹没在大众化的平庸之中。变异与反逻辑的建筑形态暗含着一种对抗的力量和探索的精神,是对当代先锋建筑师潜意识中创造性构想的挖掘,也是对他们空间想象力的直观反映。其实,每个先锋建筑师对于形态的异质性构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尝试,他们从地域文化中抽取因子,让这些先锋建筑形态呈现出与时俱进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同时,也能够与场地环境取得某种意义上的和谐。

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之外,数字化技术革命也是促使先锋建筑形态发生巨变的重要因素。在数字与虚拟技术的支撑下,当代先锋建筑迥异的形态建构被带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可以说,数字化技术不仅拓展和延伸了建筑师们的设计思维,也为他们探索和重塑崭新的建筑形态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这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具备的优势。

相关案例中的相关语义

在当代先锋建筑师中,弗兰克·盖里创作的建筑形态最具争议性,对于朴素的社会大众而言,盖里的设计就像是一种玩世不恭心态的宣泄,他的每一个作品几乎都被狂躁、混乱和不安的情绪所充斥。面对这样的解读,盖里也觉得很无辜,认为人们对其缺乏了解和理解,因为在盖里看来,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而他创作的出发点就是在放大那些不完美的社会形态,让它们像写真一般,反照着现实世界中技术的过度干涉所带来的那些难以调和的矛盾,映衬和夸大着大众文化中自我消遣和娱乐的特性。客观地讲,盖里对于当代先锋建筑在形态方面的探索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特别是他在创作中生成独特形态所依赖的技术革新。概括而言,对于变异与反逻辑的形态建构,盖里的具体操作集中表现为“震裂式”和“未完成式”。所谓的震裂式,实指一种破碎性的形态建构方式,就像携有超强冲击力的地震对传统空间秩序的割裂,这样的概括主要是基于人们对比传统秩序与新式逻辑的错位理解;“未完成式”则是盖里孕育形态建构多种潜在语义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他的自宅开始,这种新式的美学趋向就被注入到了他的创作之中,其中,扰乱了的秩序和多元化的构成成为了盖里形态建构的重要特征。

作为盖里变异与反逻辑形态建构的巅峰之作,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不仅颠覆了几乎所有的经典美学原则,也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不完整、不和谐、反叛和激进的建构同样能够产生令人愉悦和兴奋的体验。该建筑位于毕尔巴鄂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面对滨水景观,盖里以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通过多向弯曲的表皮处理来制造变动的光影效果,让整个环境产生律动。而在南侧主入口处,盖里则借助“震裂式”的建筑体量来对接一街之隔的旧式建筑和城市街区,以此打破沉闷的历史氛围。与此同时,该建筑又通过与高架桥的立体交叉,实现了与周边环境的深度融合。显然,这样一个借助石灰岩、钛金属、玻璃和钢等材料所包裹的面与体,一个经过断裂、扭曲、变形和拼贴所建构的形态,一个远远看过去有些令人眼花缭乱却又充满了想象力与梦幻感的建筑,暗含着建筑师非凡的控制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图2-7)。(https://www.daowen.com)

978-7-111-54653-5-Chapter03-8.jpg

图2-7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外观与内部空间

在当代先锋建筑形态的异质性建构方面,能够与锋芒毕露的盖里相媲美的大师屈指可数,扎哈·哈迪德可以算一个。她所创作的建筑形态不仅强调时代的个性和差异的动态性,还更加关注场地环境中的随机与偶然性的发掘,而夸张的透视角度、倾斜的画面以及叠置的层次等也都成为了她建构复杂情景的重要手段。如果说盖里在创作中更加强调冲突和对峙,那么哈迪德则明显倾向于错觉的制造。

德国维特拉消防站是哈迪德追求“动态构成”与“复杂化情景”的代表作品。该建筑依循哈迪德对于那片工业场地的研究而展开,为了该建筑在建成之后不被大量的旧有厂房所遮掩,哈迪德首先重新界定了形态趋向,让建筑的形态建构限定在线性、狭长的范围之中。根据功能空间的连续界定,富有层次且向多个方向伸展的混凝土墙体,或横向转折,或纵向起翘,或斜切入地,极具动势。而墙体所围合的形态各异的体块也在彼此映衬,相互穿插和错动,由此产生的不稳定性贯穿了整个环境,在随机与偶然性蔓延的背后,也表达了哈迪德对于现实世界复杂性的深度思考(图2-8)。

978-7-111-54653-5-Chapter03-9.jpg

图2-8 维特拉消防站外观与内部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