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代建筑先锋:异质共生的理性超越

当代建筑先锋:异质共生的理性超越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的异质性建构自希腊文明以来,理性观念逐渐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并在科学知识的构成中表现出无限的优越性和强大的功用性。可以说,理性超越与去总体性是后现代思想异质性建构的原点。它以其理性超越与去总体性的思想,以及对异质性的强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认知。

当代建筑先锋:异质共生的理性超越

“思想”的异质性建构

自希腊文明以来,理性观念逐渐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并在科学知识的构成中表现出无限的优越性和强大的功用性。而总体性概念也是由来已久,它早在卢卡奇的《小说理论》中就被作为一种乌托邦的理想状态,以期消除所有的对立和冲突。然而,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过渡到现代主义阶段之后,理性与总体性概念却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霸权思想,它们通过一系列“清规戒律”的制定,几乎扼杀了所有有所企图的差异和个性。这对于文学、艺术建筑而言,简直是灾难性的,因为理性与总体性更多表现为一种惰性力量,它们的统治性存在,即压制了创造性行为,也消除了创造活动中的积极意义。显然,被寄予厚望的现代主义并没有带来完全公平的社会秩序,它所生成的局面也是与包括德国哲学家阿诺德·盖伦(Arnold Gehlen)在内的诸多人士对于现代性所倡导的“自由精神”的定义和认识相偏离的。所以,一直以来,众多哲学家都在批判这种悬置人类情感,并将人类自身还原为没有精神的客观物质的理性或总体性观念。

尼采曾经指出,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人类的最高目标,理性主义知识论也必然会消磨掉人类自身的生命意志,然而生命意志才是人类的本质,超越理性至上的精神才是人性最根本的表露。法兰克福学派也认为,渗透到社会总体结构之中的工具理性是造成单面社会、单面文化、单面人性的思想根源,有必要借助价值合理性来取代单面的用途合理性。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Adorno)则直接提出,人类自身的解放绝不意味着一种总体性。

二战以后,随着人们对粗野的现代理性与总体性的厌倦,以及后现代先锋思想的成熟,人类迎来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意识大释放。虽然后现代主义所营造的愉悦的亲切感暗含着盲目和无意识的冲动,但是它对于理性的超越和对总体性的叛逃所显现出的进步性却是无可比拟的,它让人们可以公开地质疑和揭示社会与文化中的深层规则,畅谈自由与个性。可以说,理性超越与去总体性是后现代思想异质性建构的原点。

相比于成熟的现代主义的完整性和明晰性,后现代主义实际上并不存在统一的、明确的理论或主张,它的具体指向总是饱含着异质性。当代先锋派恰恰就是通过这种含混的异质性构建来寻找创造性的自我实现,在经过大概半个世纪的扩散和孕育后,这种“自我实现”开始摆脱现代理性与总体性的束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我宣扬的合法性。

作为当代先锋建筑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表现出了对理性与总体性的反感。在他看来,与其强调建筑技术与风格的总体性,不如使其向场所的非理性开放。霍尔的认识暗合了当代先锋建筑师的一种普遍意识,即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总体性构想,在建筑的表达中倡导一种“理性超越”的观念和方式,以此逃离总体性的囚禁和约束,充分展现建筑的自主性、异质性和独特性(图2-1)。

978-7-111-54653-5-Chapter03-2.jpg

图2-1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构思草图与外观

相关案例中的相关语义

在当代建筑领域,蓝天组以其激进和不受约束的设计构想观念而成为解构主义急先锋。他们对于建筑的创作和空间构想,冲破了可预见的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转而遵从内在情绪的涌动,生成了贴近情感和激动人心的产物,就像自我燃烧的火焰或者变幻莫测的浮云。这一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使得传统认知观念下的笛卡尔坐标系发生震荡,欧几里得几何秩序发生倾覆,那些曾经看似明确的、完整的,或者几近僵化的建筑关系都遭到“拆分”,异质性被暴露出来与情感直接对话,并被通过不确定性的方式进行重组,来包纳那些复杂多变的空间、运动和事件的发生,构拟和还原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图2-2)。(www.daowen.com)

978-7-111-54653-5-Chapter03-3.jpg

图2-2 蓝天组不受约束的构想

屋顶律师事务所改造工程,虽然规模不是很大,只有400余平方米,但是,对于蓝天组甚至于当代先锋建筑而言,都算得上极具跨越性和实验性的作品。它以其理性超越与去总体性的思想,以及对异质性的强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认知。整个改造部分张扬且富有表现力,犹如一只骑在屋顶上的蝗虫,或者一堆堆砌在屋顶上的爆炸碎片。折痕明显的通透玻璃与纤细僵硬的金属线条相互穿插,打破蓝天与原有建筑交界处的平静。显然,在这个散发着奇异而又迷人光芒的改造建筑面前,人们不得不把眼光投向未来(图2-3)。

978-7-111-54653-5-Chapter03-4.jpg

图2-3 屋顶律师事务所改造设计外观、内部空间及剖面图

作为当代极富创造力的先锋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自伦敦AA School学习开始,便受到了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以及塔特林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在内的俄国先锋艺术的深刻影响。她从这些绘画艺术中汲取了超理性与去总体性的构想观念,并借用极端抽象的几何关系来探讨形式之间的动态构成,在看似散乱的画面中维持异质性和不连续性。哈迪德的超理性思想涉及到与建筑发生关系的各个层面,比如社会、文化、环境、场地和材料等。

由哈迪德设计的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位于市中心的坚果大街与第六大街相交的十字路口一侧。在设计中,哈迪德拒绝延续周围建筑的形式和秩序,而是由超理性与去总体性的思想来把控整个构想,通过建筑自身异质性的强化,来确立作为城市活性生活空间的“起搏器”。对于面向街角的艺术中心的外立面处理,哈迪德结合垂直排列的展览展示空间,让朴素饰面的块体与通透的玻璃、精致的金属线条相碰撞,犹如水平错动的立体拼图,丝毫感受不到重力所产生的影响。坦率地讲,这些朴素而又简练的动态构成在传统的城市空间中也获得了出位的效果,塑造着新式建筑的自主性和异质性,创造了一处平实而又不失品位的艺术场景(图2-4)。

978-7-111-54653-5-Chapter03-5.jpg

图2-4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概念图、外观及内部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