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立春文化与传承保护的研究

中国立春文化与传承保护的研究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九华立春祭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村民委员会是二十四节气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十个社区代表之一。我们在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俗学者、国家“非遗”九华立春祭传承人汪筱联的陪同下,拾级而上,缓步迈入梧桐祖殿。优美的神话九华乡乡长周小玲说,执掌立春祭民俗活动的传承人汪筱联身上有许多故事。

中国立春文化与传承保护的研究

徐继宏 余仁洪

衢州市柯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句芒驻地,神韵九华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的成功入选,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标志。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九华立春祭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村民委员会是二十四节气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十个社区代表之一。妙源村位于东经118度48分382秒,北纬29度06分113秒。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庙源溪沿山脚流淌而下,将村落自然地打造成集小桥、流水、人家于一体的诗意景致。这里因有一个以梧桐祖殿为载体的二十四节气祭祀民俗活动而闻名全国。2017年立春日,这里曾迎来了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也唤来了全国各地的民俗学者。这里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国立春文化研究中心。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村里的老人告诉笔者,农历立春日为祈福日,它的主要活动由祭拜开始。九华立春祭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当地村民每年都要举办祭祀活动,而且已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

柯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吴玉珍说,衢州九华梧桐祖殿立春民俗活动通过“神”的造像来传播家耕文明和天、地、人的自然生态关系,弘扬其向往美好生活、顺应季节规律、掌握自然常识、适时动员家耕、发展农业生产等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开端,带动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具有独特的意义,不仅使中华民族的家耕文化、家国情怀、乡愁记忆得以传承和弘扬,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生态以及祖先留下的优秀民俗文化的敬畏感。

九华乡乡长周小玲对此深有感触。九华乡不算富裕,但民风淳朴、民生和谐,家家户户至今都还保存着家谱、族谱,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化传承。

美丽的山村

九华乡始建于东汉初平三年(192),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衢州柯城区的西北部,地处浙江西部的钱塘江源头,为浙、闽、赣、皖四省辐辏之地。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九华”之名源于佛教圣地九华灵鹫山,灵鹫山自唐代起就建有灵鹫寺,明代在大猴岭寺院中建地藏王殿,清代时期寺庙不断扩建,形成上、下寺院建筑群。梧桐祖殿位于九华灵鹫山梧桐峰下。它所在的妙源村由原来的外陈村和寺坞村合并而成。妙源村东抵新宅村梓绶山,西倚七里乡高峰,南临茶铺村,北接坞口村,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山村。山村主要由龚氏、苏氏、付氏三姓族人构成。村支书、九华立春祭传承人、梧桐祖殿执事龚元龙特地拿来了他们的家谱,一边小心翼翼地翻页,一边为笔者讲述春神句芒[1]的传说。

梧桐祖殿殿前有一条溪,溪中拐角处有一汪水潭,当地百姓称为“不肯去潭”。传说许多年前,春神句芒和雨神产生了分歧。有一天雨神发大水,把位于梧桐峰下的春神从山脚冲到现在的山下,大水冲了三天,春神就是不肯离去。村里的老人们突然想到,也许是春神喜欢九华这个地方。于是有人提议重新修建庙宇,让春神安顿下来,把春神供奉起来。这便有了现在的梧桐祖殿。据该殿碑文记载,现在的梧桐祖殿建于清代,重修于1933年。

梧桐祖殿是当地立春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俗学者、国家“非遗”九华立春祭传承人汪筱联的陪同下,拾级而上,缓步迈入梧桐祖殿。“天时开首季东风解冻,年际跨一分大地回春”,这是当地一位书家为2019年立春祭撰写的长联。汪筱联一边介绍,一边提醒随行的人员跨入门槛时要低头躬身,以示对春神的敬畏。古时候,为了表达对春神句芒的敬畏,梧桐祖殿的修建者在进门处特意设计了一个门楣,提醒进殿的人都要躬身前行几步,含有尊重春神、敬畏自然之义。

进入主殿后,我们的视野豁然开朗,只见梧桐祖殿分前殿、后殿、东配殿和西配殿,面积700余平方米。前殿有一座近百平方米的大戏台,主殿为后桁架结构,现存面积500平方米,属清代建筑;主梁上绘有春神驾驭的两条飞龙;大门门券顶有石匾额,上有“梧桐祖殿”四字。进入大门即前殿,木雕以十字花纹为主,间有人物、鸟兽、树石、风景等图案。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九檀硬山顶,两屋顶稍矮,前殿通过正殿为两庑包厢(二楼)组成二厢房,贴附于次间屋顶之侧,主殿内斗拱、雀替、托脚等多有雕花,细碎繁缛,绽兰描彩,台口梁雕梅雀图、云水纹,配戏曲刀马人物故事。

汪筱联介绍,梧桐祖殿中主供春神句芒,两侧有祭祀民俗中春神的属神,北面供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四神像,南面供奉衢州当地民间保护神四大灵公尉灵公(唐·尉迟公)、蔡灵公(宋·蔡伦)、杨灵公(唐·杨炯)和茅灵公(唐·茅瑞)。汪筱联特别指着“芒神灵祐”大匾说起了它的来历。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汪筱联在梧桐祖殿瞌睡了一会儿,梦中突然出现了这四个字。一觉醒来,他找当地的一位书法家写下这四个字,做成了这块大匾。没想到的是,当村民看到这块匾额时都不约而同地说,好像之前挂的就是这四个字,真是巧合。

如今,梧桐祖殿已经成为九华乡妙源村的地标建筑。

美的神话

九华乡乡长周小玲说,执掌立春祭民俗活动的传承人汪筱联身上有许多故事。2001年暮春,时年59岁的汪筱联正在九华乡参与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躲避一场急雨,偶然来到妙源村梧桐峰下的梧桐祖殿,从此揭开了一段蒙尘已久的传说。(www.daowen.com)

汪筱联回忆说,当时的梧桐祖殿被村里作为木材加工厂和碾米厂使用。因年久失修,已杂乱不堪。在躲雨的过程中,他意外地发现老宅的正面门额上有一块匾额,经雨水冲刷后隐约地显示出“梧桐祖殿”四个字,他很是好奇,于是向一旁的村民打听。村民告诉他,这里原是供奉“梧桐老佛”的殿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神像被焚毁,大殿被当作大会堂使用,现被加工厂租用。据说,当时村里的一些老人怕这块匾额也被毁,便用泥土把匾额封了起来。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风吹雨淋,这个匾额又慢慢地显露出来。作为旅游资源调查和地方文史研究学者,汪筱联十分惊喜,从此与妙源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次次遍寻村中老人调查考证后,汪筱联惊喜地发现,这座隐于深山的梧桐祖殿,印证了村民间口耳相传的美丽传说。

优美的神话显示了人类对春天的喜爱。据《礼记》《吕氏春秋》《山海经》等古籍记载,传说中的春神句芒是辅佐伏羲的大臣,死后成为东方之神、草木之神和生命之神。神话传说中,九华乡灵鹫山山岭主峰上多梧桐树,很得春神句芒的青睐。句芒既是创世神和造物神、掌管万物生长的木神、主管春天的春神,又是能给人“赐寿”的生命之神。句芒居住于此,使得山上的梧桐树以及其他树木都长得越发茂盛。山民感恩,便在山上盖起了一座庙宇,用巨大的梧桐树根雕了一个神像供起来,称为“梧桐老佛”。因山庙太小,后又建起了“梧桐祖殿”。

“句芒其实是远古时期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族的祖先神,华夏部族与东夷部族融合之后的华夏民族也将它当作崇拜的对象,让它乘上了双龙。衢州地区上古时期属于东夷族的姑蔑国,因此,在当地延续至今的立春祭祀活动,不但充满了丰富的农耕文化色彩,而且留下了远古东夷文化的痕迹。这很可能是全国唯一保存着的春神庙,一定要珍惜善待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怀着激动的心情,汪筱联历时三年挖掘出民间祭祀“梧桐老佛”的民俗。

据清《(康熙)衢州府志·典礼考》记载,“每岁有司预期塑造春牛芒神。立春前一日,各官常服舆,迎至府县门外。土牛南向,芒神向东西。至日清晨,陈设香烛、酒果,各官俱朝服,赞排班,班齐,赞鞠躬。四拜,兴,平身。班首诣前跪,众官皆跪。赞奠酒,凡三。赞俯伏,兴,复位,有四拜。毕,各官执续彩杖,排列于土牛两旁。赞长官击鼓三声,擂鼓。各官环击土牛者三,赞礼毕。”“府、县迎春,每年共支钱银一十二两。”

据考证,在中国神话和民间信仰中独具风采的祭祀春神句芒仪式,已在九华乡梧桐祖殿传承数千年之久。

美好的传承

立春祭祀活动是九华立春祭的重要内容,至今延续着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吃青菜、鸣炮“迎春”、悬挂二十四节气灯笼、接春、祭春、抬春神巡村赐福、尝春、踏春、探春、享春福、演戏酬神等传统,表达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物丰盛等的期盼,其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形式和祭祀载体梧桐祖殿在国内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九华立春祭祀仪式十分考究。祭春开始,燃放礼炮,锣鼓奏乐,接着向春神敬献祭品,向春神敬献花篮,之后主祭献词,宣读迎春接福祭文,再由陪祭导唱祭春喝彩谣,众人向春神敬香,举香祭拜,向春神行鞠躬礼。汪筱联说,每年立春祭祀,村民们都会邀请亲友参加。现在更为可喜的是,村里的年轻人甚至衢州以外的年轻人每到“立春祭”这天,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祭祀活动,感悟民俗文化活动的魅力,接受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

2007年,时任中国民俗协会会长刘魁立第一次来到梧桐祖殿进行实地考察,对这座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春神庙和保存最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形态的立春祭祀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他在调研指导衢州梧桐祖殿立春祭祀工作时说:“我们的祖先将二十四节气这一太阳历和阴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时间制度,将劳动和生活紧密结合,证明了中华民族是尊重科学的民族,是智慧的民族。”

为了把美丽的神话和民俗传统文化找回来,柯城区及时恢复了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的习俗。2004年,民间修复庙宇,复原春神像。2005年,梧桐祖殿恢复祭春。“梧桐老佛”春神句芒终于重现在世人眼前。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2月4日立春日,村民们在梧桐祖殿恢复了沉寂40年的立春祭祀活动。2011年5月,九华立春祭被国务院批准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2月3日,丁酉年第一个立春日,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立春文化研究中心暨首届立春文化传承保护研讨会在衢州市柯城区召开。

汪筱联说:“九华立春祭具有鲜明的农耕节气性、突出的传奇性、浓郁的地方性和悠久的历史性,体现了人类既敬畏自然又敢于改造自然、既热爱劳动又注意休闲、既勤劳致富又节俭积德的特点,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吴玉珍则表示,九华立春祭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三衢大地上延续了千年时光。

民俗就是人们遥望昨天的路标,这个文化符号真实、鲜活而又顽强。它沉淀着对久远昨天的回忆,也承载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一年一度的九华立春祭祀活动,就像妙源溪连绵不竭的流水,让立春祭祀这个古老且不朽的文化符号得以世代传承,并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造福子孙后代。

【注释】

[1]句芒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又名“勾芒”“芒神”“春神”等,不同典籍对其称呼不同。本书各篇论文中因引用典籍不同,对“句芒”有不同称谓,在此不做统一修改,后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