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末清初:广宁之役,大变局!

明末清初:广宁之役,大变局!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王化贞在广宁拥兵12 万,而在山海关的熊廷弼其部下仅5000 人,经略之名只是个虚名。尽管广宁一带驻有明廷精兵,但辽西之战的战场并不在此,而在西平堡。西平堡失陷以后,广宁便受到了威胁。

明末清初:广宁之役,大变局!

辽沈失守之后,明廷举朝为之震动,京师为之戒严。震惊之余,人们逐渐认识到当初撤除熊廷弼职务之举是一个大大的失策,明廷于是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将收拾辽东残局的重任又一次放在了熊廷弼的肩上。熊廷弼主张以守为攻,多方协作,固守辽西,等到时机成熟时再收复辽沈,因而提出了“三方布置策”。这一战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以广宁为中心设重兵屯守,互为掎角,守望相助,以阻击后金主力;在天津、登莱布置水军以对辽东半岛沿岸进行骚扰;经略驻山海关,指挥全局,节制三方。当时,辽东残破,明军守且不足,进击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熊廷弼的以守为攻的策略是对的。然而他的下属王化贞却另有主张,王在升任辽东巡抚以后,提出了与熊廷弼的战略方针完全不同的构想:外借察哈尔林丹汗40 万兵之助,内凭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为内应,然后由他亲统6 万明军,“一举荡平”后金,这一战略构想的核心是以攻为守。因此,王化贞一面将2 万明军分散布置在三岔河辽河下游,浑河、太子河、辽河合流于此沿岸,一面派毛文龙率300 名士兵由三岔河入海,于六月袭取镇江(今辽宁省丹东),表现出了一种力图进攻、要打硬仗的姿态。

虽然熊廷弼的官职为兵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并佩有尚方宝剑,是王化贞的上司,可是巡抚王化贞在明廷中有靠山,首辅叶向高与兵部尚书张鹤鸣都很支持他,因此有什么事情的话,王化贞往往不经熊就直接与明廷联系。当时,王化贞在广宁拥兵12 万,而在山海关的熊廷弼其部下仅5000 人,经略之名只是个虚名。这样,经略、巡抚意见不一,不但不能互相配合,反而互相指责,不时发生争执。为了解决“经抚不合”的僵局,天启二年(1622),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熹宗委托兵部召集朝中九卿科道官员举行会议,以决定经、抚孰去孰留,而在经过一番商议后,大部分人主张去熊而留王,升王为辽东经略。

正当明廷对王、熊的去留问题争辩不休的时候,已探知明朝“经抚不和”的努尔哈赤决定挥兵渡过辽河,向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城)发动进攻。天命七年(1622)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八旗军直扑辽西大地。尽管广宁一带驻有明廷精兵,但辽西之战的战场并不在此,而在西平堡(在今辽宁省盘山县境内)。

西平堡所处地势,是辽西前沿的要塞,明军在此驻守的是副将罗一贵,所部明军为3000 人。渡过辽河以后,后金军队便如入无人之地,很快就进抵西平堡城下。参将黑云鹤出城迎战,所部被全歼。罗一贵凭着城防设施顽固守御,对攻城的后金军队用炮火予以猛击。投降后金的李永芳派出使者,举旗来到城下,要罗一贵投降。罗毅然拒绝,并对李永芳大加责骂。后金军队遂加紧进攻,明军坚守两昼夜,打退了金军的三次进攻,杀敌数千人。激战中,罗一贵被流箭射中眼睛,无力再战。这样,在火药用尽、外援无望的情况下,他自 刎而死,西平堡由此失守。(www.daowen.com)

西平堡失陷以后,广宁便受到了威胁。本来,广宁一带屯有明军的主力,可是当西平堡被围时,王化贞采纳了心腹将领孙得功的建议,将防守广宁一带的明军都撤了下来,让他们前往西平堡增援。王令孙统领广宁一带的明军,会合总兵祁秉忠统领的闾阳驿(今辽宁省北镇市南阊阳)明军和总兵刘渠统领的镇武堡(今辽宁省盘山县东北)明军,一同前往西平堡救援。这是王化贞的重大失误,因为后金军队所擅长的是野战,而明军所擅长的正是守城,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放弃自己的长处,而将自己的弱点全部暴露给了对方。进此建议的孙得功早就与后金暗自勾结,当广宁等三部明军与八旗军队相遇时,孙得功让祁秉忠、刘渠两部率先出战。两军一交锋,孙得功等便故意上前一冲,随即又退去,明军因而大乱。祁、刘二将力战不敌,先后战死。

逃回广宁后,孙得功故意制造混乱,在广宁城中散布谣言,说金兵马上就会进抵广宁,对广宁发动进攻,一时城中军民一片慌乱,纷纷逃亡。孙得功等人将广宁城门控制住,又将银库及火药库封存起来,准备迎接后金军入城。而王化贞此时还被蒙在鼓里,幸得参将江朝栋及时入告,王化贞才得以逃脱。当王、江等人逃到大凌河(今辽宁省凌海市东)时,正好与熊廷弼相遇。一见到熊,王化贞便哭了起来,将明军大败、孙得功投降后金、谋献广宁、自己差点回不来的情况讲给了熊廷弼听。熊听后,便将自己的5000 部下交给了王化贞,令他殿后,护送溃散的10 万辽西军民入关。

王化贞出逃后,广宁城便为孙得功等所控制,孙派人前往西平堡迎请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不战而胜,占领了广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