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袁崇焕冤死,明末清初大变局

袁崇焕冤死,明末清初大变局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月,思宗召见袁崇焕。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复辽,并疏陈方略,皇帝大喜,赐袁崇焕尚方宝剑,在复辽前提下,可以便宜行事。后袁崇焕于七月二十四日借口阅兵设计,当众宣布毛文龙十二大罪状,以尚方宝剑斩毛文龙于皮岛。袁崇焕闻讯带兵两日急行300 里,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由于袁崇焕是囚禁半年后才被处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时激愤误杀。

袁崇焕冤死,明末清初大变局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芝如。广东东莞桑园客家人,广西梧州府藤县籍,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同年单骑出关考察关外,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筑古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卫戍。天启六年(1626)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宁远城,受炮伤而死,袁崇焕升至辽东巡抚,终因不附魏忠贤,被其党所劾去职。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贤见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崇祯元年(1628)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思宗召见袁崇焕。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复辽,并疏陈方略,皇帝大喜,赐袁崇焕尚方宝剑,在复辽前提下,可以便宜行事。

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与内阁辅臣钱龙锡谈到平辽事宜,认为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主张“先从东江做起”,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后袁崇焕于七月二十四日借口阅兵设计,当众宣布毛文龙十二大罪状,以尚方宝剑斩毛文龙于皮岛。崇祯二年(1629)十月,发生“己巳之变”,皇太极率10 万清兵绕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袁崇焕闻讯带兵两日急行300 里,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但当他侦察得知敌兵已经越过蓟州向西进发时,只是率兵跟蹑,赶到河西时,又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于次日晚抵达广渠门外,大败清军。袁崇焕如此之举,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www.daowen.com)

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洲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由于袁崇焕是囚禁半年后才被处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时激愤误杀。事实上,擅杀毛文龙一事,就足以使崇祯皇帝决心杀之。毛文龙旧部大都误认为是皇帝要杀毛文龙,于是把怨恨转移到皇帝身上,大举哗变,造成日后一连串悲剧事件的发生,终于致使前线态势一发不可收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