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建筑布线工程施工前准备

智能建筑布线工程施工前准备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施工前的环境检查、施工前设备器材及施工工具检查、施工组织准备等环节。在全面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依据图纸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技术力量及技术准备情况,综合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智能建筑布线工程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施工前的环境检查、施工前设备器材及施工工具检查、施工组织准备等环节。

1.技术准备工作

(1)熟悉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的规范要求,掌握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各子系统的施工技术以及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技术。

(2)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施工图纸是工程人员施工的依据,因此,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认真读懂施工图纸,理解图纸设计的内容,掌握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只有对施工图纸了如指掌后,才能明确工程的施工要求,明确工程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明确与土建工程及其他安装工程的交叉配合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不破坏建筑物的外观,不与其他安装工程发生冲突。

(3)熟悉与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如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和产品测试报告、技术规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等内容。

(4)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工作主要由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和工程安装承包单位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一起进行的。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要求;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性能参数;工程施工条件、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预埋部件注意事项;工程质量标准和验收评定标准;施工中安全注意事项。技术交底的方式有书面技术交底、会议交底、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口头交底等形式。

(5)编制施工方案。在全面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依据图纸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技术力量及技术准备情况,综合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6)制定施工进度表。制定施工进度表要留有适当的余地,施工过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要求立即协调。

(7)编制工程预算。工程预算具体包括工程材料清单和施工预算。

2.施工前的环境检查

在工程施工开始以前应对楼层配线间、二级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

(1)楼层配线间、二级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房屋预留地槽、暗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必须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 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

(4)楼层配线间、二级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电源和接地装置。

(5)楼层配线间、二级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湿度、照明、防火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3.施工前的器材检查

工程施工前应认真对施工器材进行检查,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材应单独存放,以备再次检查或处理。(www.daowen.com)

1)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要求

(1)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预埋金属线槽、过线盒、接线盒及桥架表面涂覆或镀层均匀、完整,不得变形、损坏。

(2)管材采用钢管、硬质聚氯乙烯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管道采用水泥管道时,应按通信管道工程施工以及验收中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4)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5)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应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电缆光缆的检查要求

(1)工程中所用的电缆、光缆的规格和型号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2)每箱电缆或每圈光缆的型号和长度应与出厂质量合格证内容一致。

(3)线缆外护套应完整无损,芯线无断线和混线,并应有明显的色标。

(4)线缆外护套具有阻燃特性的,应取一小截电缆进行燃烧测试。

(5)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线缆应进行性能抽测。抽测方法可以采用随机方式抽出某一段电缆(长度最好是100 m),然后使用测线仪器进行各项参数的测试,以检验该电缆是否符合工程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3)配线设备的检查要求

(1)检查机柜或机架上的各种零件是否脱落或损坏,表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零件应完整、清晰。

(2)检查各种配线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各类标识是否统一、清晰。

(3)检查各配线设备的部件是否完整,是否安装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