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是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全面建成。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和任务,我们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实干苦干,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四川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都为四川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1979年12月,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二大把“小康社会”作为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1987年4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在下世纪再用30到50年的时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党的十三大开始,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成为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提前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两个目标。进入21世纪,我们党与时俱进,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2年,中共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历史新方位,顺应时代新特点,对“三步走”战略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会时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是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全面建成。也就是说,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13亿多人民的小康,是56个民族的小康,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实现人口全覆盖;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小康,实现经济更加充分发展繁荣、政治更加文明进步、文化更加丰富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友善、生态更加绿色友好的高质量小康,在小康社会内容上“一项也不能少”,实现领域全覆盖;必须是全国各个地区和城乡不同区域的同步小康,无论是东部沿海省市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城乡各个区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上“一步也不能迟”,实现区域全覆盖。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和任务,我们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实干苦干,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www.daowen.com)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同全国一样,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表现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7年四川省经济总量是2010年的2.2倍,提前3年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翻番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万亿元,达到320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80亿元,是2012年的1.8倍。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13.6∶47.1∶39.3调整为2017年的11.6∶38.7∶49.7,经济逐步由工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主导并重转变;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8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2017年,人均GDP达到44651元,是2012年的1.5倍;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2年的1.5倍,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较2012年实现翻番;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4.2%。二是精准脱贫取得明显成效。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75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7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5%下降到2.7%。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2017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82.2%,城市空气质量创五年来最好水平;8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78.2%,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至2.3%;森林覆盖率达38%,比2012年提高2.7个百分点。四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2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5倍和1.6倍,增速快于全国;累计新增就业502.6万人;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四川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都为四川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发展不足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四川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任务更加艰巨,尤其是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生态环境保护更加任重道远,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形势更加严峻。实现全面小康,不仅需要完成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艰巨任务,还需要攻克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更加突出和显著,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意义更加突出,成为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首要的阶段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