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助力新时代治蜀兴川

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助力新时代治蜀兴川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四川省委在《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中把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作为治蜀兴川的一个主攻方向,明确提出要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四川在诸多发展环境要素上还存在不足。六是打造营商环境任务较重。

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助力新时代治蜀兴川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建设好,避免资金外流、人才外流。中共四川省委在《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中把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作为治蜀兴川的一个主攻方向,明确提出要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

(一)正确理解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对一个地区政府的服务管理水平、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反映。影响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涉及政策、市场、法治、人文、生态等要素,核心是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

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要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调要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四川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开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的动力支撑。必须坚持改革牵引、创新驱动,不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从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彭清华书记强调,一个地方政治生态不好,则正气不彰、歪风滋长,必然破坏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政治生态好,就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极大释放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是否良好,干部作风是重要检验。要持续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高度重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新表现,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保障就是重要的发展环境。彭清华书记强调,必须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依法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以法治良序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支持党员干部依法履职行权,坦荡真诚同企业家接触交往,热情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党委、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强化契约意识,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要给投资者以稳定预期。依法加强企业平等保护和产权司法保护,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严防超标的、超范围采取财产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切实维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营造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的良好环境。

四川在诸多发展环境要素上还存在不足。一是思想解放与新时代新要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改革新形势认识不足,盆地意识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创新精神不够,担当意识不强。二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省内各经济区之间,经济区内部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不够,合作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缺乏,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三是对外开放程度和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全域开放通道不畅,对外开放不充分不平衡,自贸试验区引领带动作用不明显,开发开放的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四是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产权归属不明晰影响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创造积极性,要素配置机制不合理影响市场效率,个别行业垄断影响市场公平竞争。五是生态环保长效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区域性、流域性共抓生态环保的协同机制不健全,污染治理责任体系不健全,生态补偿标准偏低。六是打造营商环境任务较重。主要表现在放权服务不到位,行政执法不规范,一些企业合法权益未得到应有保护,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七是人才支撑保障有差距。主要表现在高端人才数量和结构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人才流动机制不畅,一些现行人才政策落实落地难。八是推进改革的力度和质量都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有些改革方案质量不高,改革协同联动不够,改革推进落实机制不健全,改革一线力量薄弱。(www.daowen.com)

(二)如何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

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要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新格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以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建设若干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加快推进配售电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重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良好环境。

第二,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以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创新基地为依托,强化高水平创新能力布局,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第三,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制定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强化需求对接、改革创新、资源整合、典型带动,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健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深化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实施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军民融合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建设一批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落地,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第四,做大做强人才智力支撑。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实施“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四川计划”,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的战略科技人才、各类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评价制度,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支持和推动中央在川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专家人才、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四川开展合作,加强“双一流”高校建设,加快创新创造、转型升级步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