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年级。大学生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做好学习计划才可以合理利用时间,才能让大学时光充实起来。要想成功,就要有计划,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大一学习应坚持预习,坚持在上课前先预习一遍,在上课之前对所上的内容有所了解,能提高听课效率。在老师上完一章的内容后,能够主动复习,温故而知新。每周抽一天时间早起背诵英语课文;每周坚持到校晚自习;坚持去校图书馆借书阅书,坚持超额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并且做好读书笔记;对于课程知识,要多想多问,并且把其中有收获的部分记入笔记之中;每个月进行一次学习清算,反思自己这个月是否达成了学习计划,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个月要注意改进。
大二年级。要树立正确的学业观。要珍重自己的学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来到了大学,再也没有人来安排我们去上晚自习,没有了清晨催命似的起床号。大二学习计划具体安排:巩固专业知识,对本专业有进一步的了解;争取考取英语口语、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会计初级、普通话等级等证书,有条件还可以考取驾照;在各院校级组织任部长或者执行主席,积极入党,科研立项,拿双学位,参加三下乡,支教,在学校所在地省份旅游,兼职等;不能挂科,争取拿奖学金。
大三年级。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个人兴趣,特长及所学专业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做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来明确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大三学习计划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课程。大三学年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会很深入地学习到专业知识,接触到自己专业方面的教授导师。大学生不可只通一业,更不可通万业而无一专长。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没法深入地进入专业领域里去探究。因此在大三的学习中将专业知识学习放在首位是毋庸置疑的。还应该考取相关的对未来求职有用的证书。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通过考证证明自己,不失为一种增加就业机会的办法,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拿到了应对职场苛刻要求的金钥匙。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选择社会实践时,尽量选择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职位,这样既可以让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还能锻炼社会生存技能,为今后的职场工作做一定的储备和积累,提升社会交际能力。
大四年级。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眼下全球各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如何才能在莘莘学子间脱颖而出,如何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要制作简历:求职的敲门砖。第一,简历要制作得简洁、大方、鲜明。排版科学、让人一目了然,内容清楚、详略得当,简历的照片必不可少。第二,企业很在乎个人经历中的学校及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到的解决问题的分析和逻辑能力。有专家建议同学们的实践活动都用30至40个字来展示自己的求职资本。第三,要在众多的简历中一下子吸引招聘者的目光,个人闪光点很重要,即使你很平凡,也要学会尽力去挖掘自己的优势。
二要准备面试:心态最重要。第一,调整心态。作为职场新人,同学们一定要有踏实工作的心态,要有足够的工作耐性,期望值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对于目前出现的“零工资”就业,我不太赞同。第二,了解企业。同学们去企业应试,此前要对企业的概况、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做好前期的了解,面试时你所积蓄的充足信息,将为你增添更多的印象分。
三要准备就业:做好眼前的事。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不一定很理想,那该何去何从?很多成功人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学生们证明,做好眼前的工作最重要。不管是不是满意的工作,当没有更多选择的时候,只要肯踏踏实实从手头小事做起,这必将为以后事业腾飞奠下扎实的基石。
微言微语
职业规划要做到11问,即它是否符合我要表达的价值观?它是否能够提供给我持续成长的机会?这个事业是否允许我去创造和发展我的个人风格和天赋?未来是否有一个保障系统可以属于我?我的成就是否和努力成正比?在未来我是否可以将累积的经验和收获变现?我是否可以训练别人复制这项工作?我是否在工作的同时还能兼顾我的家庭?这项工作和理念,是否能改善我周围人们的生活?能否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休息时间,而无须考虑金钱与责任?能否在工作的同时,带来健康、快乐,不会因为工作需要而伤害身体?
案例(二十九)
做一个有计划的人
凡事预则立,职场也需要提前规划,而有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就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职业走向了,重庆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田友明就是这样一个目标非常明确的人。(https://www.daowen.com)
他皮肤略黑,戴着金丝边眼镜,普通话带着重庆口音,却依旧侃侃而谈;他西装革履,却没有掩盖身上的一份朴实;他看起来憨厚,做起事来却有窍门;他得过很多奖项,却看不出丝毫的骄傲,这都是他,我校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大四学生田友明。
“大学四年一定要有明确的计划,大一干什么,大二干什么……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是田友明谈大学四年生活说的第一句话。在他看来,大一要熟悉一下学校及周边的环境,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该拿的证争取拿到;大二就要确定一个目标,搞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而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
大二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喜欢科研,也擅长科研,于是他申请加入了学院的花卉技术研究中心,跟着师兄师姐和刘奕清院长学到了很多,并参与了“重庆地区桉树生命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的课题。
大学三年级是他搞科研的一个高峰期,期间他的团队参加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也是学校唯一一个进入到全国赛场的团队,最终他们的参赛作品从两万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三等奖、重庆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成功的背后往往都是辛勤的汗水。在准备比赛期间,田友明白天跟着老师上课,在图书馆看书,晚上就熬夜搞科研,一干就是半年多。获奖以后,田友明作为学校唯一一个学生代表,跟着万书辉教授等一行六人前去领奖,“那几天是我最幸福的日子,我为自己感到骄傲。”田友明笑着说。
田友明原是电子电气专业的学生,但因为酷爱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所以才转了过去。“当时学校同意自己转专业,就是看中了我身上的两个优点:第一是真实、可靠;第二是转专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今后好找工作,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田友明说。
如今的田友明已经考取了西南大学的研究生,提起准备考研的日子,他还是记忆犹新。他用“步步惊心”四个字来形容考研、复试过程。备考的日子,没有老师监督,全靠自己坚持,它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
他回忆到,开始在图书馆自习室里有很多人准备考研,到最后只剩下了他和他前面的一位女生,其他的人都当了“逃兵”。考研还考验一个人的内心素质,看到别人在外面玩,找工作赚钱,会对自己形成很大的诱惑,考研就要经受住这些诱惑。他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考研复试第一名、综合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学习好专业知识之外,他还喜欢阅读文学、哲学等“课外”书籍。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熟读了许多古典文集。他说,每个人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学习的方式不要局限于课堂,要在学习中实践,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生复试的经历,让田友明深刻体会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让他尝到了这样做的好处。参加复试时,只有他一个人穿了西装,打了领带,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他却觉得这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我觉得与人交往要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这不是空话大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田友明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