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小流域治理实践-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

中国小流域治理实践-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吸收、过滤、迁移和转化土壤与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防治流域或区域非点源污染,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作用。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措施等三大措施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中国小流域治理实践-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

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吸收、过滤、迁移和转化土壤与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防治流域或区域非点源污染,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作用。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产生原因,非点源污染可以划分为如下类型:

(1)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业型非点源污染。

(2)由于有水土流失的存在而产生的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

(3)由于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农村生活型非点源污染。

(4)随着径流进入水体而产生的城市径流型非点源污染。

(5)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随着降水下落而造成的降水降尘型非点源污染。(www.daowen.com)

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大、潜伏性强以及来源复杂、分布广泛、形成机理模糊、发生相对滞后、研究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措施等三大措施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由于黄土高原非点源污染的原型观测数据较少,目前多采用定性的方法评价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但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定量的计算,如杨爱民等分别采用对比流域法和模型模拟的方法进行了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的定量评估,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观测资料,其计算和模拟的结果无法得到有效的验证。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在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一些水土保持措施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景可等研究了水土保持对减少黄河流量的影响,估算每年至少要减少60亿m3;Chen LD等研究了淤地坝对河流生态平衡的影响,得出坝系工程的生态效应尚需长期观察。但目前对负面效应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如水土保持对黄河断流的影响等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在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效应和水环境效应的研究中,单项措施(如林草措施或淤地坝工程)研究较为深入,而综合研究略显不足;定性评价较多,定量评价研究较少;正面效应研究较多,负面研究较少;大尺度研究较多,以小流域尺度研究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水沙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基于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从定量入手,将传统的计算方法与模型模拟相结合,计算典型小流域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水资源水环境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