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羊造镜:四川上古史新探

黄羊造镜:四川上古史新探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乍看,颇以黄羊为前汉世铜镜制造工之姓名或铜镜作坊主人之名。当永初羌乱,作坊停产时,其主人退还湔水地区,营采矿业,发展成新的氏族,仍称黄羊。就成为唐、宋、元、明的所谓“黄羊”“白草蕃”,保存其名至今。

黄羊造镜:四川上古史新探

1982年,南充中和公社天宫山出土的汉王崖墓(已详前篇第七章),有大小两具白铜镜,其一较大,有铭文“黄羊作镜四夷服”等六句四十二字[9],显为汉武帝用兵匈奴时所造。其一较小,无铭文,但背间刻有“黄羊作”三字,似为王莽时银铜俱已缺乏时作。乍看,颇以黄羊为前汉世铜镜制造工之姓名或铜镜作坊主人之名。细详则不然。羊字古可通祥,但在汉代已与祥字分别为两种音义了。人有取祥为名者,无以取羊为名者。此二镜制作甚精,隶书甚工,白铜又是汉武帝世乃有(见《平准书》),则人名不致单用羊字。若其有之,必是少数民族。故我窃疑有蜀族铜工,为其作坊主人创造白铜(银或镍与铜之合金)成功而致富者,自开铜镜作坊。用其发明者之名,为作坊名称曰黄羊。其工巧、图案与文字皆雇用汉族工人为之,故其制作如此。

所以要如此设想,亦因为蜀族在湔水盆地时已知经营铜、锡矿,其湔山又多银、镍等有色金属矿,因而有发明白铜之机会。大概在东汉年代,黄羊镜曾行销很远,成为全国的名产。当永初羌乱,作坊停产时,其主人退还湔水地区,营采矿业,发展成新的氏族,仍称黄羊。其后蜀地兵祸相寻,无宁日者数百年,湔水地区在汉官、汉吏和军队侵扰下,亦不易居,则更退入石泉河地区作多种经营的避世生活。就成为唐、宋、元、明的所谓“黄羊”“白草蕃”,保存其名至今。今北川县片口河与白草河(上游在平武县和松潘县界)还有黄羊族人后裔,不过已全与汉人融合了。其全面融合当在石泉置县以后。明代的黄羊蕃曾发生叛乱,史籍始有记载。以前他们一直安静无扰,故无史籍记载。(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