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周史》:揭示了周族原始社会的后稷神话

《西周史》:揭示了周族原始社会的后稷神话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后稷神话来看,后稷是姜嫄踏了上帝足迹而感生。姜嫄作为帝喾之妃,是后起的传说。周族这个先妣生先祖的神话传说,祭祀上先妣尊于先祖的礼制,反映了周族在以先祖为主的社会以前,曾经历尊重先妣为主的社会,即母系氏族制阶段。等到籍礼开始举行,要由“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西周所以会有这样有组织的农官系统,该是继承了后稷以来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西周史》:揭示了周族原始社会的后稷神话

相传姜嫄是帝喾元妃,是有邰氏之女,见《世本》、《史记·周本纪》等。从后稷神话来看,后稷是姜嫄踏了上帝足迹而感生。姜嫄作为帝喾之妃,是后起的传说。鲁国有单独祭祀姜嫄的宗庙,叫做“宫”。《诗经·鲁颂·宫》:“宫有侐(清静),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邪辟)。”《毛传》:“,闭也。先妣姜嫄之庙,在周常闭而无事。”为什么周、鲁要特设宗庙来祭祀姜嫄呢?因为姜嫄是周族的先妣。《周礼·春官·大司乐》列举祭祀用的乐舞,先是祭天神、地、四望、山川,其次是享先妣,再次是享先祖。先妣在祭礼中的地位,在天神、地、四望、山川等自然界的神祇之下,而在先祖之上,地位尊于先祖。郑玄注:“先妣,姜嫄也。姜嫄履大人迹,感神灵而生后稷,是周之先母也。周立庙自后稷为始祖,姜嫄无所妃(配),是以特立庙而祭之,谓之宫。,神之。”周族所以这样为姜嫄单独设庙祭祀,把先妣看得尊于先祖,因为依据后稷神话,先祖是由先妣所生。周族这个先妣生先祖的神话传说,祭祀上先妣尊于先祖的礼制,反映了周族在以先祖为主的社会以前,曾经历尊重先妣为主的社会,即母系氏族制阶段。

姜嫄是有邰氏之女,《说文》说邰是“周弃外家国”。但是《生民》又说后稷“即有邰家室”。因此《史记·周本纪》说舜“封弃于邰”。相传邰即汉代右扶风县(《汉书·地理志》),在今陕西武功、扶风间,后稷这样在娘家的氏族建立“家室”,而且相传后稷所娶元妃是姞氏而不是姜氏。《左传·宣公三年》记石癸说:“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当时西北地区有姞姓的部族和国家分布,例如后来被周文王灭亡的密须(一作密),就是姞姓,在今甘肃灵台西[7]。这种情况,反映了后稷所处的时代,正从母系氏族制阶段过渡到父系氏族制阶段。

从后稷传说,还可以使我们看到,周族很早就是个重视农业生产的部族。虽然它比夏族、商族后起,它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就是由于重视发展农业的结果。正由于它重视农业生产,是沿袭后稷以来的传统,所以西周的农官之长就叫后稷,在职官中居有重要地位,并且有着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组织。周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因此进谏,大谈籍礼的重要性。他认为,民之大事在农,上帝的祭品,人民的蕃殖,大事的供应,国家的财用,都要依靠农业,“是故稷为天官”(《国语·周语上》,“天”原误作“大”,从汪远孙改正)。籍礼举行前,立春前九天,要由太史把天时和土壤变化情况通知给稷,再由稷报告国王(即天子)。等到籍礼开始举行,要由“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等到仪式完毕,由庶民在“籍田”上集体劳动,要由“后稷省功,太史监之”。“省功”就是视察耕作成绩。最后由稷“遍诫百姓,纪农协功”;还要由各级官吏分批出动巡查,“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太保六之,太师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则大徇”(《国语·周语上》)。韦注:“农师,上士也。农正,后稷之佐,田畯也,故次农师。后稷,农官之君也,故次农正。”可知当时农官有三等,后稷是农官之长,其次农正(即田大夫),再次农师。最基层的农官叫农师,该是比较懂得农业技术的。西周所以会有这样有组织的农官系统,该是继承了后稷以来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www.daowen.com)

后稷重视发展农业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战国时代,人们还把后稷作为最高明的农业生产者的代表。例如《韩非子·喻老》说:“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丰年大禾,则臧获不能恶也。以一人之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吕氏春秋》保存有四篇农家著作,即《上农》、《任地》、《辩土》、《审时》。《任地》一开头就以后稷名义提出了十大问题,所讲的农耕技术就是答复这十个问题的,当是来源于一部假托后稷著作的农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