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周史:从后稷到公刘的过渡

西周史:从后稷到公刘的过渡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族始祖实际上有两个,就是先妣姜嫄和始祖后稷。在原始社会末期,姬姜两姓该属于同一个部落联盟,直到西周时代,两姓贵族的关系还十分密切。姜姓又以四岳为其祖先,这个西岳该是四岳之一。因此叔均与不窋之间的世系脱节。从公刘的事迹来看,公刘时代正是创建国家的时期。究竟怎样从后稷时期过渡到公刘时代的历史,在文献上无从查考。

西周史:从后稷到公刘的过渡

后稷神话反映了周族的原始社会情况,那时正从母系氏族制转变为父系氏族制,同时周族的经济生活开始以农业生产为主。这时正当商代前期,它比中原地区先进的夏、商等族,还是落后的,还是要被看作戎狄的。《国语·周语上》说:周的祖先世代做虞、夏后稷的官,等到夏代衰落,不窋失去官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过是后来周的贵族粉饰的话。

周族始祖实际上有两个,就是先妣姜嫄和始祖后稷。周人对这两人都有特别的隆重的祭典。姬姓的周族和姜姓之族世代联姻,太王(公亶父)之妻是太姜,迁居到周原时,是“爰及姜女”的(《诗经·大雅·緜》及《毛传》);武王之后是邑姜(《左传·昭公元年》)。周昭王时的令簋、作册睘卣等,都述及很有权力的“王姜”。在原始社会末期,姬姜两姓该属于同一个部落联盟,直到西周时代,两姓贵族的关系还十分密切。姜姓贵族原来出身于羌族。姜姓的始祖相传是伯夷,而《山海经·海内经》说:“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姜姓又以四岳为其祖先,这个西岳该是四岳之一。《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姜姓之族原来就住在靠近羌族的地区。《国语·晋语四》说:“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根据《水经·渭水注》,岐水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姜水东注雍水。姜水是雍水的支流,雍水又是渭水的支流。姜氏城在今陕西扶风东。《古本竹书纪年》载周宣王三十八年“戎人灭姜侯之邑”。雷学淇以为姜侯之邑可能就是姜氏城(《竹书纪年义证》卷二六)。姜氏城正当后稷所居的邰(今陕西武功西南)的西北,太王迁居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东北)的东南。可知姬、姜两姓居地原是紧密相邻的,都在渭水上游的渭水以北地区。这一带当时就是戎狄之区。(www.daowen.com)

上面讲过,《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后稷传位给其弟台玺,台玺传给其子叔均,都继承后稷播百谷的事业。《山海经·海内经》又说叔均“是始为国”。后稷是周族从母系制转变为父系制后的第一代祖先,这样相传两代就创建国家,也还是个疑问。叔均之后的世系不明,而《世本》和《史记》所说后稷生不窋,当然不可信。因此叔均与不窋之间的世系脱节。《左传·文公二年》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王)武(王)不先不窋。”这样以不窋与商的始祖契相提并论,竟然把不窋看作周的始祖了。可能在周的早期世系传说中,不窋以前的人物多富有神话色彩,因此有人就从不窋算起。《括地志》(《史记·周本纪》正义引)说:“不窋故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即不窋在戎狄所居之地也。”唐代弘化县在今甘肃庆阳县。这个地方在邰以北(略偏西)四百多里,恐怕不窋不会迁得那么远,该是后人因不窋有自窜戎狄之说而附会上去的。相传不窋之子名鞠,鞠之子就是公刘。关于鞠的事迹无可查考。从后稷神话来看,后稷是父系氏族社会的开始时期。从公刘的事迹来看,公刘时代正是创建国家的时期。究竟怎样从后稷时期过渡到公刘时代的历史,在文献上无从查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