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党员干部培训提升工作效果

党员干部培训提升工作效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党委的统一部署,绥德分区对全区党员、干部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了培训提高。绥德分区各县、区、乡普遍、系统地开展了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绥德分区首先在第四师范学校开设青年干部班和地方干部班,结合本地历史延续的文化教育和文化基础的差异,制订培训计划。

党员干部培训提升工作效果

绥德分区各级干部和党员大多数是工农出身,普遍没有文化,文盲干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缺乏马列主义的修养,工作中仅凭经验办事,虽然具有满腔革命热情和革命积极性,但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从全国各地奔赴陕北的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虽然具有崇高的爱国热忱,但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同志存在着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世界观。这些问题的存在,远远不能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大力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提高,成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根据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党委的统一部署,绥德分区对全区党员、干部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了培训提高。当时对在职干部的培训教育内容分为业务、文化、政治、理论四个方面,其中以文化教育为主。根据干部的资历、年龄文化程度,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进行培训。初级为文盲、半文盲,中级相当于高小毕业文化程度,高级为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教材由边区教育厅分等级选编。业务教育,根据“做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进行;政治教育,根据文化水平高低分别组织学习;理论教育,首先组织学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然后分别组织开展学习讨论。

绥德分区各县、区、乡普遍、系统地开展了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1940年3月15日,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首先在定边成立了陕甘宁边区第三师范学校,设立一个干部班,学员40多名。绥德分区首先在第四师范学校开设青年干部班和地方干部班,结合本地历史延续的文化教育和文化基础的差异,制订培训计划。学习内容除文化基础知识外,主要有《中国革命近代史》、《六中全会文件》、政治常识党建常识,以及有关统一战线方面的文件等,以期达到政治思想、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区、乡两级干部的学习,由各县开办训练班,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实行短期轮训。分区和县级党政领导担任培训主讲,要求通过培训教育,每乡必须培养出一名乡长。学习班结束后,选送一批具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到延安中央党校继续学习深造。

为加强对干部培训的组织领导,中共绥德县委书记宋仰初亲自兼任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党总支书记。中共绥德地委和分区专员公署习仲勋、袁任远、白治民、杨和亭等主要领导多次到四师检查指导工作,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讲课、做报告,深入调查研究干训班的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www.daowen.com)

各级干部培训工作坚持以一切为了抗战,一切服从抗战为宗旨,坚持“学以致用”“为用而学”的原则,应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动与静交替使用,学习、生产、工作相互渗透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文化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政治热情,他们坚持以“钻、挤、恒”的勤奋精神,自觉消灭文盲,力争提高文化水平,进而掌握阅读和写作两套本领。

经过几年的在职干部培训,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文化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仅为本地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同时为陕甘宁边区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抗战时期干部紧缺的燃眉之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