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罗马石拱桥:建筑载体与世界纪录

罗马石拱桥:建筑载体与世界纪录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马建筑是罗马文明的重要载体,罗马石拱桥在罗马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意大利学者研究指出,现存的罗马桥梁(含遗迹)共有931座,其中绝大部分为石拱桥。罗马石拱桥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由隋朝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该桥主跨146 m,为上承式石拱桥,1997年11月开工建设,2000年7月建成,已被正式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罗马石拱桥:建筑载体与世界纪录

罗马建筑是罗马文明的重要载体,罗马拱桥在罗马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意大利学者研究指出,现存的罗马桥梁(含遗迹)共有931座,其中绝大部分为石拱桥。这些罗马桥梁分布于欧洲、北非(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和西亚(土耳其、叙利亚等),其中意大利占了近一半,有460座;西班牙次之,有142座;法国排第三,有72座。

罗马石拱桥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交通功能,在罗马帝国的重要城邦或罗马大道上修建,一般是跨河修建的。最为著名的桥梁是古罗马断桥(图2-2-3),又称埃米利奥桥(Ponte Emilio),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公元前142年,原有7孔,现仅剩1孔,故称为“断桥”。图2-2-3中右边远处的一座桥叫法布里奇奥桥,建于公元前62年,桥长62 m,最大跨度24.5 m,现仍在使用。二是为解决城市供水修建,主要为谷架桥。最有代表性的桥梁是加尔桥(Pont du Gard,图2-2-4),是一座三层石拱水道桥。

■图2-2-3 古罗马断桥

■图2-2-4 古罗马加尔桥

加尔桥跨越加尔河,位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尼姆城的东北部。加尔桥底层是人行道,有6个拱门,长约142 m,高度为22 m,间距16~24m;中间层有11个拱门,长约243 m,间距19 m;上层有35个拱门,间距为4.6 m。加尔桥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建造,用于向古罗马大都会尼姆城提供清洁用水。该桥将水引至尼姆城,再分至公共澡堂喷泉和私人住宅,是罗马人为创造文明和卫生的生活条件所作的一项重要贡献。加尔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结构上,都充分体现了罗马帝国建筑的辉煌气势和精湛的工艺,是古罗马建筑艺术中的一件瑰宝。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加尔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石拱桥,目前已知最早的是东汉河北满城的石窦桥(54年)。石拱桥在我国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图2-2-5)。赵州桥的“敞肩拱”是中国首创,后来在园林建筑中仿此形式的很多。

■图2-2-5 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跨度37.02 m,全桥宽9.6 m。由隋朝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直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1200多年。1961年,赵州桥被纳入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并于桥北端东侧建造了铜牌纪念碑

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石拱桥是我国山西晋城的丹河大桥(图2-2-6)。该桥主跨146 m,为上承式石拱桥,1997年11月开工建设,2000年7月建成,已被正式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www.daowen.com)

■图2-2-6 山西晋城丹河大桥

小贴士:赵州桥的特点

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有如下几大特点。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 m,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采用铁拉杆夹住拱圈,设置“腰金”把拱石连接起来,既能保证整体性,又能让每道拱圈独立支撑上部重量,一道出现问题,其他各道不受影响。

(4)全桥外形匀称,桥上的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