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陈卓凡:爱国民主典范

陈卓凡:爱国民主典范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陈卓凡与爱国的中国留日学生一起投身于这场运动中去。5月7日是日本逼我国承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国耻纪念日,陈卓凡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游行,遭到日本警察的野蛮镇压,彭湃等29人受伤,陈卓凡等39人被拘禁。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建立后,陈卓凡任龙溪县县长。[11]本节参考黄羡章:《陈卓凡:潮汕首席爱国民主人士》,《澄海》2014年第8期,第40~45页。

陈卓凡:爱国民主典范

陈卓凡(1898—1976),原名万安,出生于樟林塘西。童年时在广智小学读书,毕业后到潮州金中读书,读到第二年时家庭经济困难,得堂兄陈永昌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

陈卓凡

1919年,陈卓凡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当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陈卓凡与爱国的中国留日学生一起投身于这场运动中去。5月7日是日本逼我国承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国耻纪念日,陈卓凡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游行,遭到日本警察的野蛮镇压,彭湃等29人受伤,陈卓凡等39人被拘禁。经中国留日学生的交涉,几天后才被释放。在东京期间,他与彭湃、李春涛等人组织“赤心社”,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斗争。

1924年,陈卓凡毕业回国后,任海丰中学教导主任,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翌年随东征军到汕头,受周恩来委派,任揭阳县县长。后任漳州各属政治监察员,积极推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开展反封建运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卓凡被国民党右派通缉,避居香港陈永昌商号。同年秋,陈卓凡到肇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

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建立后,陈卓凡任龙溪县县长。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率领闽南部分人民武装,进入闽南山区,坚持反蒋运动。

1938年年初,陈卓凡回到汕头,前往普宁担任广东省第八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副主任,公开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主任委员翁照垣的支持下,依靠共产党员吴华胥和许美勋等左派力量,5月在普宁洪阳创办梅岗自卫团干部训练所和普宁洪阳妇女干部训练所,培养大批抗日武装骨干,支持进步力量。同年12月,陈卓凡任第十二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秘书,主持抗日政治宣传工作。

1944年2月,陈卓凡调到丰顺汤坑任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专员公署的任务是督察所属各县施政。他到任后常到各县视察。这时正值潮汕久旱成灾时,加之军、中统特务组织和防军一八六师武装押运粮食、钨矿走私资敌。他严缉走私粮食、钨矿资敌,惩办所属各县汉奸、恶霸、贪官污吏,并毫无畏惧地同军、中统特务组织的杀敌队和一八六师展开斗争。制裁了两个走私资敌、劫掠人民的大汉奸:一个是汤坑恶霸、绰号“三脚虎”名东;一个是一八六师便衣陈潮。同时他积极派人到江西运来粮食救济潮汕灾民,群众深为感激。

抗战胜利后,他携眷回到家乡樟林塘西。1946年年初,陈卓凡倡议在家乡樟林筹办私立苏北中学,得到各方人士的鼎力支持,成立了苏北中学校董会,被推选为董事长。他聘请王鼎新为第一任校长。他还积极筹集资金,建设樟东路,积极倡导拆除旧厕,建设环境卫生的公厕,使得村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此外,他还充实扩大樟东路崇心善堂的诊疗所,给乡邻群众免费问医取药;发动家乡群众兴修水利,解决农田的排灌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陈卓凡在广州积极参加人民政权建设和从事统战工作,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1955—1957)、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等职。遗著有《我所知道的邓演达》《黄琪翔传略》和《潮汕抽纱业史略》等。[11]

【注释】

[1]李书吉纂修:嘉庆澄海县志》,卷二十六,第16页。(www.daowen.com)

[2]郑廷櫆传记资料,参考陈梅湖遗著《清江南布政使文湾先生传》,黄光武先生撰写的《清湖广左布政使郑廷櫆传记补正》。资料来自江泽楷先生。

[3]本节参考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澄海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樟林古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607~616页。潘醒农编著:《马来亚潮侨通鉴》,新加坡:南岛出版社1950年版,第211~212页。

[4]《中央日报》,1939年11月28日,转引自黄小坚主编:《海峡两岸华侨抗日战争”学术研究会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版,第276页。

[5]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编辑部:《蚁光炎先生纪念文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6]本节参考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澄海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樟林古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617~644页。

[7]本节参考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澄海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樟林古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645~677页。

[8]本节参考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澄海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樟林古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684~700页。

[9]本节参考陈跃子著:《韩江骄子》,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鲁迅:《鲁迅散文》(第三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483页。

[11]本节参考黄羡章:《陈卓凡:潮汕首席爱国民主人士》,《澄海》2014年第8期,第40~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