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头船:风帆时代的骄傲与辉煌

红头船:风帆时代的骄傲与辉煌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樟林港的交通工具称“红头船”,是一种木结构的大帆船,正式名称叫“行舶艚”,简称“舶艚”,有单桅或双桅。“红头”是一种辨认的标志。广东船饰朱红色油漆,故称红头船。这两艘出土的海船残骸,为后人认识红头船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证明樟林、东陇内外港口当年是红头船出入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出土红头船的场景从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可知,红头船船体大、负重多。

红头船:风帆时代的骄傲与辉煌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帆的发明,是航海史上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事情,帆一经出现,便成为世界各国的通用工具,成就了一个风帆时代。

有史以来,中国帆船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帆船生产已经很发达,不仅种类众多,而且已经开始了远洋航行活动。

樟林港对海洋的依赖关系由帆船维系着。显然,海水连天,水天一片,如果没有这一艘艘船,便无法跨越海的障碍。船的发明,使遥远两岸的人与人发生接触,物与物进行交流。因此,港口船舶是两种互相依存的物体。樟林港的交通工具称“红头船”,是一种木结构的大帆船,正式名称叫“行舶艚”,简称“舶艚”,有单桅或双桅。“红头”是一种辨认的标志。从雍正元年(1723)开始,清廷为了便于各省商船和渔船进行审批、登记、发牌,并随时派兵船巡海稽查,规定各省商船在船体两端头尾部位和大桅上部漆饰各种不同的颜色,以便区别。广东船饰朱红色油漆,故称红头船。

1971年10月,在澄海东里(陇)河与义丰溪交叉靠近南畔洲的河滩上,出土了一艘木结构海船,船体以暹罗楠木为料,是迄今在粤东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一艘海船。船身长39米、宽13米,有5层舱房,从头至尾有49片壁板,连接处用铁钉紧固,最长的铁钉达1.15米,有经火焚烧的痕迹。船上还有瓷器铜钱,应是远洋贸易的商船。1972年10月,又在东里(陇)镇和洲村坪尾的河滩上出土了另一艘双桅船残骸,长28米,船舷板上有“广东省潮州府岭□双桅壹佰肆拾伍号蔡万利商船”等字[5],确证为潮汕的红头船。

这两艘出土的海船残骸,为后人认识红头船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证明樟林、东陇内外港口当年是红头船出入的地方。(www.daowen.com)

据澄海上华镇横陇村举人黄蟾桂在《晏海渺论》中记载。“商船六十余号各装糖包满载,海船载三千至四千包。连船身计,一船值银数万两。”[6]船体大是中国古代船舶的传统,据南宋《梦梁录》记载:海之商船大者可负载五千石,可容纳五六百人;中者一二千石,亦可容纳二三百人。因此,古代中国船远航波斯(伊朗)时,一定要在印度换乘小船之后才可继续西行,因为波斯湾有一条狭道,中国船体积太大不能通过。

20世纪70年代出土红头船的场景

从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可知,红头船船体大、负重多。这样巨大的船如何在海上纵横“万里通”,而立下了不朽的“横海功”呢?有若干细节可以管窥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