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郊区规划:任务和内容

城市郊区规划:任务和内容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郊区指城市市区以外,市行政管辖范围以内的地区。现代大城市的发展,很多是在郊区建立卫星城镇或工业城镇,形成多层次、多中心的城镇体系,城市郊区成为城市重新分布人口和生产力的地区。(二)城市郊区规划的任务城市郊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三)城市郊区规划的内容郊区规划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郊区的特点和任务,合理地布置各种用地。

城市郊区规划:任务和内容

城市郊区指城市市区以外,市行政管辖范围以内的地区。根据同市区的距离,又可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目前我国有不少城市扩大了行政辖区范围,由市领导辖区内的县。其中有些市属县距离市区(中心城市)较远,与市区联系不甚密切,不具有城市郊区的性质。

(一)城市郊区发展概况

郊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它与城市在功能、经济、建设、环境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历史上城市的发展,大多采取向四周郊区扩展的方式。现代大城市的发展,很多是在郊区建立卫星城镇或工业城镇,形成多层次、多中心的城镇体系,城市郊区成为城市重新分布人口和生产力的地区。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城市郊区的产业结构基本上以农业为主,这种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已有所变化。一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国外某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则相反,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汽车交通的普及,城市中大量人口开始向环境质量较好的郊区转移,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二)城市郊区规划的任务

城市郊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郊区规划中,要解决好城乡之间的联系和矛盾,使它们得到协调的发展;要体现城市的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城镇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系;要为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用地,保留城市的发展用地和防护绿地。需要列入规划的还有为市区服务的各项设施和为郊区自身服务的各种设施,如郊区公路、农村居民点、乡镇企业等。要根据郊区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对郊区的农、工、副业生产和其他建设项目做出合理安排并防止郊区工业及其他设施污染环境。对郊区的风景旅游地区、历史文物、水源及森林也要制定出一定的保护措施。

(三)城市郊区规划的内容

郊区规划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郊区的特点和任务,合理地布置各种用地。郊区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

1.安排不宜于设在市区的一些城市建设项目

包括:①工业及其他一些项目(砖、瓦、砂、石灰、水泥建材工业,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设施,水源地、污水处理厂、高压变电所等公用事业设备,储备仓库危险品仓库以及其他性质上必须与城市隔离的工业项目);②郊区绿地(郊区公园,休、疗养地,风景旅游地等);③其他用地(国防工程、通信基地、火葬场等)。

2.蔬菜副食品生产用地规划

蔬菜及副食品种类繁多,消耗量大,又不宜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应以就地生产、就地供应为主,为此,在郊区建立蔬菜副食品基地是十分必要的。规划时要注意确定它的发展方向、规模以及在地区内的合理布局。

蔬菜基地要按适当集中、专业经营的原则,选取靠近供应地点,符合蔬菜种植要求及无污染的地段,一般应选在地形平坦、土肥水足、交通便利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发挥老菜地的作用。开辟新菜地时,应避开城市建设发展地段。在郊区发展养猪事业,可以节省运费,减少损耗率。条件许可时,应兴建机械化养殖场。

鲜乳是城市居民生活中必需的副食品之一。奶牛场的规模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和发展的要求来确定。为了减少冷藏及运输成本,奶牛场应设在靠近城市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附近要有可放牧的场地,要求地势高爽、环境安静、有优质足量的水源且靠近牧场饲料地。

养鱼投资少、收效快,因而应充分利用城市和郊区水体,如河、湖、水库,或建鱼塘,发展养鱼事业。(www.daowen.com)

每个城市应有一定的水果生产基地,以便就近供应城市居民。果园的选地应满足果树的种植要求。从合理利用土地的角度出发,果园可布置在离城区稍远的地方,应尽可能利用荒山、低丘台地和梯田,不用耕地和平坦的土地。如能在城市周围结合绿化布置一些果园,则更为合适。

3.郊区乡镇工业规划

郊区乡镇工业对巩固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业现代化,减少城乡差别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确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郊区乡镇工业进行合理安排是郊区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郊区乡镇工业的布局除应满足工业布局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注意两个方面:①要充分利用现有物质基础条件,尽可能与城市同性质的工业布局相结合,以减少成品、半成品的往返运输和对三废污染进行协作处理;②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和郊区集镇发展相结合,以促进郊区集镇的发展和繁荣。

4.郊区道路网规划

郊区道路网由三部分组成:乡镇对外道路,即乡镇之间、乡镇与城市之间联系的道路;乡镇内部道路,即乡镇居民点内部联系各主要功能用地之间的道路;耕作区道路,指田间通行和耕作的机耕道路。

进行郊区道路规划时要注意道路联网,并与城市保持方便的交通联系;道路的选线要和农田基本建设密切配合,线形要符合机动车辆和农机行驶要求;要考虑原有道路基础,不占或少占农田;要与村镇建设规划结合,避免货运交通穿越村镇内部,以保证居住环境的宁静和安全。

5.居民点规划

农村居民点是农民群众生活居住的地方,通常也是村镇各级行政、经济管理机构所在地。除住宅建筑之外,居民点内还往往设有一些必要的生产建筑和公共建筑。

郊区农村居民点,按其不同职能和规模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基层村,即自然村。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没有或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②中心村。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集体副业生产活动的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是村一级管理机构的所在地,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福利设施。③集镇。通常是农村工副业生产基地、集市贸易场地和交通枢纽,并是各事业单位的设施场所和农村基层政府的所在地。

在确定农村居民点的规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基本要求:①耕作方便(耕作半径以不超过30分钟的运行距离为宜);②满足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从提高农机作业生产率考虑,田块长在400~1000米较合适);③要适应自然条件(平原地区居民点规模可大些,山区则小些);④满足建设公共福利设施时的经济合理性要求。

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和选址,应遵循下列原则:①要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位置接近耕地中心,交通方便,地势高爽、向阳、利于排水,有良好的水源条件,避开城市工业区的污染范围;②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统一考虑;③与农业生产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点也将向大和集中的方向发展);④把旧村镇的改建和新农村的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有集镇及公共服务设施的作用;⑤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