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大《岩石学》教材评价-邱检生教授

南大《岩石学》教材评价-邱检生教授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桑隆康教授和马昌前教授主编的《岩石学》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既有岩类学的基础,又有岩理学的升华,取材新颖,是一本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南大《岩石学》教材评价-邱检生教授

岩石是构成固体地球的主要物质组成,按成因可区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记录着地球形成与演化的丰富信息,并与自然界中众多的金属、非金属和燃源矿产密切相关,因此,“岩石学”历来是地质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是课程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桑隆康教授和马昌前教授等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按照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结合近年来岩石学的发展,于2012年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岩石学》。该教材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包括5篇共28章,约100万字。教材内容既涵盖岩石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又吸收了当代岩石学研究的新成果,其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点:

(1)内容全面系统。该教材将火成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和变质岩岩石学的内容进行合编,既保留了各大类岩石学内容的完整性,又强调了三大岩类之间的成因联系与相互转化关系。在每一大类岩石的内容中,既突出了本科生学习必须掌握的岩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又介绍了岩石成因的相关理论,体现了岩类学与岩理学的结合。

(2)强化基础,兼顾现代。教材除系统介绍岩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适度介绍近年来岩石学发展的新成果,如增加了地外岩石的介绍,补充了高镁安山岩、埃达克岩、冲积岩、超高压及超高温变质岩的内容,从而使得教材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满足了学生深入学习岩石学知识的要求。

(3)术语定义准确,理论联系实际。教材既力求遵循国际规范,同时也保留了国内习惯用法中的合理内容;既引用全球经典实例,又注重介绍我国的研究成果,同时还介绍岩石学与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联系。因此,教材既继承传统,又兼顾学科延伸,特色鲜明。

总之,桑隆康教授和马昌前教授主编的《岩石学》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既有岩类学的基础,又有岩理学的升华,取材新颖,是一本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www.daowen.com)

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检生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12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