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海堂课艺首集:清代书院课艺汇编

学海堂课艺首集:清代书院课艺汇编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治五年创建学海堂,为举人考课之所。卷首《新建学海堂记》,署“同治五年仲春之月,赐进士出身浙江巡抚菏泽马新贻撰”。张景祁、邵世恩,见《崇文书院课艺》。湘乡杨大中丞,即杨昌濬,见《敷文书院课艺》。吴超,见《紫阳书院课艺六集》。邵世恩、陆元鼎、汪鸣皋、曹鸿藻、陆锡蕃、杨晨,见《崇文书院课艺》。汪蟾采、王耕,见《东城讲舍课艺》。胡凤锦、来凤阊,见《敷文书院课艺》。樊兆恩,见《学海堂课艺·版本序跋》。

学海堂课艺首集:清代书院课艺汇编

【书院简介】

道光十六年(1836),杭州敷文书院增设举人考课。咸丰十一年(1861)各书院皆废,同治初次第兴复,举人仍附敷文书院课试。同治五年(1866)创建学海堂,为举人考课之所。八年(1869)、光绪五年(1879)重修。[792]

【版本序跋】

题“同治九年(1870)夏五月开雕”,“湘乡杨大中丞鉴选,钱塘洪衍庆宜孙、钱塘樊兆恩超伯、仁和钱继祖珊舟、钱塘张景祁蕴楳、钱塘邵世恩伯棠参校”。卷首《新建学海堂记》,署“同治五年(1866)仲春之月,赐进士出身浙江巡抚菏泽马新贻撰”。

马新贻,见《诂经精舍三集》。

张景祁、邵世恩,见《崇文书院课艺》。

湘乡杨大中丞,即杨昌濬,见《敷文书院课艺》。

洪衍庆(1843—?),字宜孙,钱塘人,昌燕(1818—1869)子。同治四年(1865)乡试中式第65名举人。官江苏知县。[793]

樊兆恩,字超伯,钱塘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光绪十年(1884)官永康教谕。[794]

钱继祖,字珊舟,仁和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官福建上洋通判。[795]

【课艺内容】

制艺36题100篇,杂体29题48篇(其中论28篇,说4篇,疏16篇),诗赋40题69篇(其中律赋7篇,试帖诗62篇)。有评点。

【作者考略】

共217篇,其中:邵世恩30篇,董宝荣24篇,张预23篇,胡凤锦19篇,陆元鼎16篇,蒋思源15篇,汪鸣皋14篇,樊兆恩7篇,沈荣6篇,王彦起、褚成亮、汪蟾采4篇,徐埏、曹鸿藻、孙承谟3篇,诸可炘、仲学辂、王同、蔡玉瀛、汪熙敬、杨观治、刘元楷2篇,徐士骈、谢叔英、来凤阊、王耕、郑德璇、樊恭煦、王锡畴、陆锡蕃、丁鸿逵、胡宝青、张绍奎、杨晨、邵寅生、何增荣、何惟杰、郑毓璜、吴超、金起茂、余弼、许承勋、钟慈生、金肇麒、韩锦涛、蒋赞尧、蔡赓年、江珍楹、傅赍予、徐宝敬1篇。目录中作者前署“都转高课”、“中丞李课”等。

张预、沈荣、许承勋,见《诂经精舍三集》。

王同,见《诂经精舍五集》。

吴超,见《紫阳书院课艺六集》。

邵世恩、陆元鼎、汪鸣皋、曹鸿藻、陆锡蕃、杨晨,见《崇文书院课艺》。

汪蟾采、王耕,见《东城讲舍课艺》。

胡凤锦、来凤阊,见《敷文书院课艺》。

樊兆恩,见《学海堂课艺·版本序跋》。

董宝荣(1851—?),字君硕,号子恩、紫蘅,仁和人,慎言(1832—?)子。同治四年(1865)乡试中式第7名举人。大挑选泰顺学官,复以原籍回避,咨改青田,未之任而卒。[796]

蒋思源(1830—?),字星槎,号玑田,钱塘人。咸丰二年(1852)乡试中式第30名举人。同治十二年(1873)官寿昌训导。又曾官奉化教谕。[797]

王彦起,原名起,字砚香,钱塘人,原籍江苏丹徒,文治(1730—1802)曾孙。咸丰九年(1859)举人。数上公车,老而不遇,五十余授会稽教谕,以文字山川自娱。著有《享帚集》、《铁砚斋赋》、《铁砚斋诗》、《净绿轩词》。《全清词钞》录其词2首。[798]

褚成亮(1846—1878),字叔寅、孝谌,余杭人,成博(1854—1911)兄。年十七避兵江南,伤时感事,时托咏歌。乱定归里,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十三年(1874)考取内阁中书。五上春官,光绪三年(1877)会试中式,以病咯血归,未及殿试。逾岁卒,年三十三。著有《南溪诗文稿》四卷、《校经室遗集》。《晚晴簃诗汇》录其诗1首。《词综补遗》录其词1首。《全清词钞》录其词1首。[799]

徐埏,字广栽,钱塘人。同治四年(1865)举人。[800]

孙承谟,字酉峰,镇海人。同治四年(1865)举人。光绪三年(1877)官湖北枝江知县。[801]

诸可炘(1846—?)[802],原名可兴,字起斋,号又塍,钱塘人,可宝(1845—1903)兄。同治四年(1865)乡试中式第106名举人,覆试一等第10名。十三年(1874)会试中式第95名,覆试一等第14名,殿试二甲第15名,朝考一等第5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居翰林院近十载,仅膺同考一次。春坊将擢,遂赴玉楼。[803](www.daowen.com)

仲学辂(?—1900),字昴庭,一作卯亭,钱塘人。同治四年(1865)举人。光绪元年(1875)官淳安教谕,四年(1878)兼训导。曾为慈禧太后(1835—1908)治病,后主持浙江医局。著有《金龙四大王祠墓录》六卷、《广蚕桑说辑补》二卷、《本草崇原集说》三卷《附录》一卷。[804]

蔡玉瀛(1812—?),字秋圃,仁和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主讲安徽休宁翠岩文会。光绪二十一年(1895)序《庚辛泣杭录》,时年八十四。[805]

汪熙敬,字芷卿,秀水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词综补遗》录其词1首。[806]

杨观治,字宾于,余姚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官武康训导。著有《嫏嬛烬草》、《甬东别草》、《芜湖游草》、《薖轴寤草》、《春明试草》、《余英宦草》。[807]

刘元楷(1839—?),字端甫,号乙生、逸笙,仁和人。附监生,分发广东补用通判。同治三年(1864)顺天乡试挑取誊录第5名,四年(1865)乡试中式第177名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署理松江海防同知,逾岁实授。勤于课士,长于论文,书院月课,悉心校阅。[808]

徐士骈(1842—1911),字子联,号蕖生,德清人。同治四年(1865)乡试中式第174名举人。历官松阳教谕、金华府学教授。分纂《德清县志》。《词综补遗》录其词2首。[809]

谢叔英(1846—?),改名光枢,字濬之,号坤斋,余姚人。同治四年(1865)乡试中式第53名举人。光绪六年(1880)大挑二等。七年(1887)官淳安教谕。二十七年(1901)官仁和教谕。又曾官奉化教谕。[810]

郑德璇(1837—?),字子衡,一作紫衡,鄞县人,德璜(1844—1892)兄。同治四年(1865)举人。两淮候补通判。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泰坝监掣官。卒年六十余。有赋作八篇,附刻于德璜《师竹斋赋钞》。[811]

樊恭煦(1845—1914),原名恭和,字园孙、觉先,号介轩,仁和人。同治元年(1862)顺天乡试中式第38名举人,覆试二等。二年(1863)考取誊录第12名。四年(1865)考取觉罗官学教习第37名。十年(1871)会试中式第58名,覆试一等第48名,殿试二甲第30名,朝考一等第9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国史馆纂修、陕西学政、右春坊右赞善、左春坊左赞善、右春坊右中允、左春坊左中允、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会典馆总纂、广东学政、咸安宫总裁、江苏提学使。归里后为杭州商务总会首任总理、三善堂总董。[812]

王锡畴。按,学海堂专课举人。检《重修浙江通志稿·考选》,道光、咸丰、同治间浙江举人姓王名锡畴者,仅有一人:字叙九,号寿田,余杭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官黄岩教谕。咸丰十一年(1861)随刘钟祥(1823—1861)巡防北乡,殉难。[813]其卒在学海堂创建之前。疑本集所收王锡畴课艺,作于孝廉堂(学海堂之前身,附于敷文书院)之时。

丁鸿逵(1837—?),字雁臣,号荻舫、樵珊,萧山人。肄业敷文书院。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式第187名举人。著有《借庵诗集》。[814]

胡宝青,字旌夫,镇海人,允善(1771—1826)孙。同治四年(1865)举人。卒年三十四。[815]

张绍奎,钱塘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十二年(1873)官归安教谕。[816]

邵寅生(1845—?),谱名正泰,字嬴升,号端甫,余姚人。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式第233名举人。[817]

何增荣(1821—1873),字子鉴,号芝鉴,萧山人。家贫,以笔耕为业,兼擅岐黄、青乌。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式第138名举人。十一年(1872)官平湖教谕,越一年卒。[818]

何惟杰(1845—?),字汉三,号达甫,山阴人。同治四年(1865)乡试中式第153名举人。[819]

郑毓璜,字龙超,归安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820]

金起茂,字莲生,钱塘人,原籍安徽歙县。同治四年(1865)举人。[821]

余弼(1831—1882),原名君弼,字仲亮,号右轩,仁和人,原籍安徽休宁。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式第170名举人,覆试二等。十年(1871)会试中式第290名,覆试一等,殿试二甲第44名,朝考一等第56名,选庶吉士。以病乞归,遨游万里,足迹所至,辄纪以诗。最后至鄂渚,主勺庭书院。著有《痁枕草芬若吟》。[822]

钟慈生(1838—?),字墀升、竾声,仁和人。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式第13名举人。[823]

金肇麒,字杏元,号荫园,仁和人,原籍安徽休宁。同治四年(1865)举人,时年已逾强仕。晚年贫困,入书局校雠以终。[824]

韩锦涛,字百川,萧山人。同治四年(1865)举人。九年(1870)官庆元教谕,十年(1871)复任,十三年(1874)回任。与修《处州府志》。[825]

蒋赞尧,诸暨人。同治四年(1865)举人。官知县。[826]

蔡赓年,改名右年,字崧甫,德清人。同治四年(1865)优贡,六年(1867)举人。历官四川城口通判、国子监学录。著有《奏修石经字像册》。[827]

江珍楹,字静轩,号子平,德清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晚晴簃诗汇》录其诗1首。[828]

傅赍予,字少梅,萧山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历官海盐教谕、山东高密知县。[829]

徐宝敬(1835—?)[830],字熙斋,号梦麟,德清人。同治四年(1865)乡试中式第142名举人。[8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