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序跋】
题“光绪四年(1878)涂月刊成”,“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肄业诸生编次”。
薛慰农(薛时雨),见《崇文书院课艺》。
薛时雨序云:
金陵文物望海内,凡书院四:曰凤池,课童子之有文者;曰钟山,曰尊经,课举子业;曰惜阴,课诂经之作与诗古文词,经始于陶文毅,癸丑(1853)毁于兵,曾文正与合肥伯相复之。主钟山者为临川李大理,瑞安孙学士继之。主尊经者为乌程周侍御,而继之者予。惜阴无主之者,以钟山、尊经两院长分校其卷。
予己巳(1869)来金陵,尊经书院未落成,马端敏馆予于惜阴,今且十年矣。当伯相规复时,大难甫夷,扫地赤立,而独书院之是务,不惟制艺之在功令也。又汲汲以词章训诂为诸生导,一若非当世之亟者。然国之元气与士气相消长,士气不振,则桀猾者无所放效以几于善;且豺虎所窟宅,其凶鸷痡毒之气,非鼓歌弦诵,不足湔祓而更新之。然一于科举速化之术,而不知通经学古,士亦日汩于禄利,无以广己而造于大。嗟乎,此文毅、伯相所以汲汲于惜阴也。
今年诸生请刻惜阴课艺,予与学士各遴其尤者。钟山书院在城东偏,而予居清凉山麓,因以东西斋别之。既卒业,诸生乞余一言。予之衰钝,何足益诸生。然为一日之长,又殿最诸卷久,愿诸生益扩其器识,酌古今之通,待用于世。上之匡时弼教,郁为右文之治;次亦出其所业,待诏阙下,备天子之顾问,国有大典礼,研京炼都,润色鸿业,亦足张相如、子云之风;不幸而不遇,犹得键户述作,比烈雅颂,垂不朽于后世,使天下知儒者之业有其远者大者,不同于刀笔筐篚之士。若穷年尽性,汩没于词章训诂,无当于用,岂予所望于诸生与文毅、伯相创之复之之意耶?
光绪四年岁次戊寅(1878)孟冬之月,全椒薛时雨。
【课艺内容】
八卷:卷一至卷六赋61题208篇,卷七乐府4题7篇,五古7题18篇,七古17题30篇,五律12题18篇,七律44题73篇,七绝6题10篇,试律14题25篇,卷八表1题2篇,启1题1篇,颂1题2篇,策1题2篇,论7题10篇,议1题1篇,考2题2篇,对2题3篇,经解8题8篇,书后1题1篇,记1题1篇,祭文1题2篇。有评点。
【作者考略】
收录课艺较多者:秦际唐68篇,刘寿曾58篇,冯煦31篇,姚兆颐28篇,刘汝霖、陈作霖20篇,朱绍颐13篇,陈兆熙、钱贻元12篇,唐仁寿、汪宗沂、王光第9篇,卢崟8篇,刘贵曾、姚佩珩7篇,缪祐孙、刘显曾6篇,刘富曾、吉廷椿5篇,姜渭、何延庆、朱绍亭、刘岳云4篇,成肇麐、陈作仪、李经文、叶文翰、张育才、宣苕发、朱桂模、张恒培、甘元焕3篇。
其他作者一二篇不等:魏赓元、蒋师辙、龚乃保、陈开第、翟伯恒、李淦、王兆熊、江肇垣、吴保龄、刘家炘、张丙堃、邓嘉缉、郑维翰、陈昌言、侯宗海、朱承毅、罗震亨、刘国桢、汪仲篪、金还、严良翰、周钺、朱如廙、赵承勋、姚槱、姜济、汪恩沅、陈凤藻、章洪钧、戴锦江、陈传述、李青、朱恩锡、王亮采、朱孔阳。目录中作者姓名前标注主课者姓氏、职位,如“李中堂课”、“涂太尊课”、“李方伯课”等。
姚槱,见《崇文书院课艺》。
秦际唐、陈兆熙,见《金陵惜阴书舍赋钞》。
刘寿曾、冯煦、姚兆颐、刘汝霖、陈作霖、朱绍颐、钱贻元、唐仁寿、汪宗沂、王光第、卢崟、刘贵曾、缪祐孙、刘显曾、刘富曾、姜渭、何延庆、朱绍亭、刘岳云、陈作仪、叶文翰、朱桂模、张恒培、龚乃保、吴保龄、邓嘉缉、陈昌言、严良翰、章洪钧、王亮采,见《惜阴书院东斋课艺》。
姚佩珩,字璧垣,上元人。肄业钟山、尊经等书院,月课屡列前茅,文刊入书院课艺者甚多,由是闻名。每届大比之年,富家子弟来南京应乡试者,多求佩珩代作文字。大率获中以三千金酬报。佩珩每代中一二名,所得金足敷一家一年之用。与翁长森(1857—1914)、傅春官(字苕生)为文字交。长森作令东浙,春官观察浔阳,先后聘请入幕,礼为上宾。寻常笔札不以烦之,有大事则相咨访焉。既而倦游归里,就南洋官书局编纂。旋以策论举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仅一赴礼闱而科举遂停。著有诗稿一部。[950]
吉廷椿,丹阳人。著有《丹阳吉氏宗谱》十六卷。[951]
成肇麐(1847—1901),字漱泉,宝应人,孺(1816—1884)子。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光绪六年(1880)大挑知县。父不欲其遽官,遂就金陵书局分校,旋主讲徐州书院。迭丁父母艰,服终后调赴直隶。历官沧州知州,静海、灵寿知县。八国联军入侵,赋绝命诗投井死。谥恭恪。著有《强恕堂文存》、《漱泉词》,编有《唐五代词选》、《宋六十一家词选》。[952]《词综补遗》录其词4首。《全清词钞》录其词6首。[953]
李经文,字仲纶,一作仲伦,上元人。与同学萧子长、李青(字颜枝)齐名,人称黉宫三俊。[954]
甘元焕(1841—1897),字绍存、建侯(一作剑侯),号复庐,江宁人,延年(1777—1857)子,煦(1784—1855)、熙(1797—1852)堂弟。同治六年(1867)优贡第5名,朝考一等第10名,录用教职。历署宿迁训导、邳州学正。光绪二年(1876)乡试中式第37名举人。十九年(1893)官萧县训导。曾主六安书院。著有《复庐诗文集》、《复庐日记》、《莫愁湖志》,分纂《续纂江宁府志》、《上江两县志》,校勘《建康实录》。[955](https://www.daowen.com)
魏赓元(1827—?),字伯飏,号芍生,江宁人。廪贡生,试用训导。同治九年(1870)乡试中式第297名举人。官萧县教谕。[956]
蒋师辙(1848—1904)[957],字绍由、遁庵,号颍香,上元人,永龄(1818—1885)子。同治十二年(1873)选贡。光绪十七年(1891)顺天乡试中式副榜。游幕江苏、山东、台湾诸省,所撰《江苏水利图说》、《海塘志》、《临朐县志》、《鹿邑县志》、《凤阳府志》,莫不考证精详。二十四年(1898)援例为安徽知州,历寿州、凤阳、桐城、无为,卒于官。著有《青溪诗存》、《青溪词存》、《青溪诗话》、《青溪杂记》、《台游日记》。《词综补遗》录其词2首。[958]
陈开第,改名熙春,字念劬,江宁人。恩贡生。肄业钟山书院,山长李联琇(1821—1878)论文严,鲜所许,独赏开第和秦汝槐(字荫棠)之作。涂宗瀛(1812—1894)时以太守监院事,别开文会,开第与焉。宗瀛巡抚河南,聘开第主讲昼锦书院。河南风气朴野,词章之学远逊东南。咸同间上元鲁应奎(字星垣)、余鸿(字少南)、江宁袁煐(改名庆丰,字顺之)、顾大昕(字晓帆)辈,以经义诗赋友教宛洛间,莫不推为江东名士。及光绪初,凋谢殆尽,而开第适应聘远来,刊规条十则,以约束诸生,士习为之一振。卒于许州。著有《怡云书屋诗文集》。《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录其文3篇。[959]
翟伯恒(1836—1897),字东泉,号保之,泰兴人。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同治十二年(1873)乡试中式第4名举人。十三年(1874)会试中式第154名,殿试二甲第5名,朝考一等第50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御史、给事中、福建延建邵道。历主靖江马洲、江宁尊经书院。[960]
李淦,字仲衡。凌煜(1831—?)表弟。[961]
江肇垣,江宁人。同治间贡生。[962]
刘家炘,六合人。与甘元焕(1841—1897)连襟。[963]
郑维翰(1850—?)[964],字季申,江宁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五年(1889)进士。官浙江知县。著有《心园集》二卷。《金陵词钞续编·例言》列举郑维翰等九人,谓“知为词家,或文学优美,亦擅长倚声者”,“搜求一首未得,谨存其姓氏,以待征求”。[965]
侯宗海,字杏楼,江浦人。拔贡生。课读宁垣,得借睹甘氏津逮楼、翁氏汲古阁藏书,撰《江浦备征录》十六卷。同县夏锡宝(1831—1893)著有《浦纂》,宗海复搜访残碑,咨询故老,合成《江浦埤乘》四十卷。卒年七十余。[966]
罗震亨(1846—1880),字雨田,上元人,笏(?—1863)长子。年十七即入营司笔札事。金陵既复,奉父柩归里,充城南保甲局书记。与弟晋亨(1847—1874)俱补县学生,馆于常熟。晋亨病卒,绝意出游,近就军需局幕。光绪六年(1880)兼分修府志,事未竟而卒。著有《续经正录》、《有不为斋诗文集》、《奥学堂藏书目》等。[967]
刘国桢,字幹卿。庠生。候选教谕。孙启泰(1860—?)受业师。[968]
金还(1857—1930),字仍珠,号花仲、拙巢,上元人,和(1818—1885)子。少执贽于冯煦(1844—1927),授以词赋之学。弱冠入泮,授徒养家,借月试书院膏火,以补不足。光绪十一年(1885)乡试中式第97名举人。会试挑取誊录,议叙知县。入赵尔巽(1844—1927)幕,随宦山西、湖南、东北。民国间官段祺瑞(1865—1936)政府财政次长、中国银行总裁。[969]
周钺(1857—?),字左麾,上元人。光绪十四年(1888)优贡,朝考一等,以知县用。十九年(1893)举人,出就鲁豫诸侯幕。保至知府,需次河南。未久而归,筑宅读书。近六十,旋复出山,卒于豫。《词综补遗》录其词3首。[970]
赵承勋,字绍南,江浦人。诸生。性孝友,慷慨好义。光绪五年(1879)晋豫大荒,倡捐几数千贯。俄感微疾卒,年甫三十余。[971]
陈凤藻。光绪间江苏有两个陈凤藻。新阳陈凤藻(1866—?),字翰丹,号孟掞。肄业邑城玉山、省城紫阳、上海求志书院、宁波辨志文会。光绪十五年(1889)乡试中式第53名举人。十六年(1890)会试堂备。十八年(1892)会试中式第18名,覆试一等第55名,殿试三甲第17名,朝考二等第29名,授户部云南司主事。[972]丹徒陈凤藻,字翥伯。拔贡。光绪十六年(1890)前后宦游台湾,曾任台南支应局委员。与唐景崧(1841—1903)、丘逢甲(1864—1912)交游。[973]此疑为新阳陈凤藻。
戴锦江,上元人。同治九年(1870)副贡。[974]
李青,字颜枝,上元人。与同学萧子长、李经文(字仲纶)齐名,人称黉宫三俊。[975]
朱恩锡。嘉兴朱恩锡,参与翻译《兵船炮法》。[976]未知是否即此人。
朱孔阳。上海朱孔阳,字寅谷,号邠裳。庠生。授读吴中某氏。务为考据之学,兼通堪舆、六壬诸术。著有《书经串解》、《历朝陵寝备考》。[977]未知是否即此人。
待考者:张育才、宣苕发、王兆熊、张丙堃、朱承毅、汪仲篪、朱如廙、姜济、汪恩沅、陈传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