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建筑概念

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建筑概念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建筑、建筑物与空间的基本概念,其运用于图书馆也是一脉相承的。从这种解释来看,图书馆建筑重点关注的是图书馆这一建筑物的构造、外形、结构、美学、艺术设计等。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空间的概念也逐渐增加了更多的元素。图书馆界对“空间”的研究由来已久。图书馆自身就是一个立体的文化信息空间,“空间设计”“空间布局”“空间利用”等研究络绎不绝。

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建筑概念

根据建筑、建筑物与空间的基本概念,其运用于图书馆也是一脉相承的。

1.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建筑(Library Architecture)是个统称,它可以用来指代图书馆物理实体整体。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将图书馆建筑看作是古典艺术的创新,在希腊珀加蒙卫城和罗马艾菲索斯可以发现一些早期图书馆建筑的例子。在古代中国和日本,图书馆建筑是独立存在的。在西方,中世纪,图书馆功能并入修道院中。到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类似维也纳霍夫堡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这样的图书馆建筑也是非常杰出的,但是更重要的民用功能建筑都是在宗教机构和大学里,如在宗教机构里的佛罗伦萨劳伦齐阿图书馆(Biblioteca Laurenziana),以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图书馆(Trinity College Library)和牛津大学圆楼拉德克里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这种类型的建筑自19世纪起首次开放被公众使用。与此同时,图书馆馆藏量和访客数量的增长促进了一些优秀近现代风格建筑的产生,如法国巴黎的圣日内维耶图书馆(Bibliothèque Sainte-Geneviève)、芬兰维普里的阿尔瓦·阿尔托图书馆(Alvar Aalto’s library)等[11]。从这种解释来看,图书馆建筑重点关注的是图书馆这一建筑物的构造、外形、结构、美学、艺术设计等。

2.图书馆建筑物

图书馆建筑物(Library Building)一般就是指代图书馆实体建筑,这一实体一般情况下永久矗立在某一个地点。在国外文献中常使用其复数形式Buildings。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馆都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物(Building)。图书馆可以与公寓楼、杂货店、老年中心、购物中心、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等共同占用一块地盘,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物[12]

3.图书馆空间(www.daowen.com)

关于图书馆空间(Library Space)的概念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维克多·泽维斯基(Victor Zverevich)在2011年对图书馆空间做出的定义,即图书馆空间是所有存放印刷资源及传统图书资料载体资料,并提供读者服务的物理空间的集合,在这个空间里也进行所有图书馆的业务运行,是各种技术及通信活动的发生场所。物理的图书馆空间包括用于存储各种介质的馆藏的空间,以及各种服务区域,如办公区、流通区、书库、阅览室、走廊、服务器机房等实体空间。2012年,维克多·泽维斯基对此定义又做了进一步描述,认为除实体的物理空间之外,还有不可见的图书馆空间:包括Web服务器、计算机内存及存储空间、通信频道、Wi-Fi等,用于支持读者访问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并称之为“虚拟图书馆空间”[13]

2006年,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报告中也对图书馆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报告指出,尽管由于印本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少,图书馆作为本地内容传播者的作用可能越来越弱,但图书馆成为社区或大学内聚集场所的需要仍没有减少。信息消费者把图书馆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场所、阅读的场所、免费获取信息的场所、提高素养的场所、支持研究的场所、提供免费计算机(互联网)存取的场所。

2011年,时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价值》专题演讲中明确指出,图书馆是“人与人交流的空间”,是“聚集信息资源和人的资源的知识空间”,是“人们共享知识的第三空间”,是“激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追求的最佳场所”,正在“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14]

空间、馆藏、读者是传统图书馆的三大要素,空间是图书馆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图书馆物理空间主要用于收集馆藏、存档及保存各类型信息资料,并为读者学习、研究以及获取知识提供场所[15]。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空间的概念也逐渐增加了更多的元素。图书馆是协作学术工作、教学、学习和团队创造的物理空间;是大学和团队知识共享和连接的物理空间;是团队知识共享和21世纪素养提升的虚拟站点;是团队作品分享和展示的空间[16]

图书馆界对“空间”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书的空间到人的空间,空间问题一直在图书馆学学科范畴中受到重视。1961年,布兰登(Brandon)在一篇文章中探析了图书馆的“空间管理和展示”问题,这是较早专门研究图书馆空间的论文。1982年,姜建军和郝书清在国内较早研究图书馆空间的论文中使用了“空间危机”一词。图书馆自身就是一个立体的文化信息空间,“空间设计”“空间布局”“空间利用”等研究络绎不绝。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大众也普遍接受了空间概念上“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二分法[17]

综合各种定义,本书中“图书馆空间”使用的是图书馆中的物理空间或实体空间的定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