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图书馆空间评估对象

现代图书馆空间评估对象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空间的评估内容主要分为空间需求评估、空间质量评估与空间效用评估3个维度[7]。在此基础上,隆茜等建立了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体系,分为空间使用需求评估、空间设施质量评估、空间使用效果评估。其中空间使用需求评估又可以分为使用量、使用目的、使用区域和空间满意度;空间设施质量评估分为空间硬件满意度、空间软件满意度;空间使用效果评估分为空间需求满意度、空间服务评价、对学习促进评价[9]。

现代图书馆空间评估对象

图书馆空间的评估内容主要分为空间需求评估、空间质量评估与空间效用评估3个维度[7]

空间效用及价值评估是图书馆空间再造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张振吉认为,系统的空间效能评估应包含以下维度:① 反应评估,用户对空间的满意程度;② 行为评估,测定用户空间使用模式及使用率;③ 成果评估,衡量空间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3类评估方式,行为评估即空间使用模式及使用率评估最为客观直接,且相关数据较易获取,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及实践意义,因此成为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的主流模式[8]。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维度大多涉及了反应评估及行为评估,部分涉及空间再造带来的学习成绩提升、社交活动增加等成果评估,较少涉及直接的经济效益评估。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目前采用的空间评估指标主要有使用量指标(如进馆人数、预约人数、使用频率、使用区域等)、使用目的指标(如用于个人研究或团体研究、阅读、撰写论文、小组讨论、娱乐休闲、聊天等)、空间设施质量指标(如灯光、家具、饮水等)、服务评价指标(如是否可以快速获取咨询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使用效果评价指标(如学习空间是否提升了成绩和社交、是否有助于个人学习与小组讨论等)。在此基础上,隆茜等建立了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体系,分为空间使用需求评估、空间设施质量评估、空间使用效果评估。其中空间使用需求评估又可以分为使用量、使用目的、使用区域和空间满意度;空间设施质量评估分为空间硬件满意度、空间软件满意度;空间使用效果评估分为空间需求满意度、空间服务评价、对学习促进评价[9]。(www.daowen.com)

卡米尔·安德鲁斯(Camille Andrews)等总结了空间评估的4个对象,分别为空间类型、周边条件、家具和技术。其中空间类型主要对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行评估,如活动、隐私和噪声区域,个人学习空间,小组协作空间,其他类型空间等。周边条件评估一般包括空间的美观与感受、自然、基本设施评估等。家具则是对家具的舒适度、学习桌(个人和小组)及其分区进行评估。技术层面评估则是对读者需要的技术进行评估,如有时复杂的技术并不是必需的,学生通常只是需要更多的电源插座和白板。或者对哪些技术受欢迎进行评估,如计算机和手机、大屏幕、耳机、Planners,个人和小组任务的其他工具进行评估。技术评估还有一个评估层面就是协作技术的评估[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