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借鉴双元制经验,培养企业合格技术人才

借鉴双元制经验,培养企业合格技术人才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考试合格后,在指导师傅看护下进行实际操作,直至完全掌握技能。实行“双元制”教学,培养出综合性一线生产实用型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借鉴双元制经验,培养企业合格技术人才

丹东曙光职业高级中学 张桂兰

丹东市曙光职业高级中学,隶属于丹东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培养汽车制造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企业办学校,学校现开设汽车装配、汽车维修等专业,几年来,学校借鉴“双元制”的教学经验,内提质量,外塑形象,培养了大批的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在职业教育普遍不景气的大气候下,学校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不断发展壮大。

一、培养目标明确,厂需我育

丹东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是“九五”期间全国车桥行业发展最快的明星企业,对人才需要量大,尤其是一线生产技术工人的文化水平,已满足不了产品水平快速提高与国际产品接轨的要求,因此,公司决定,企业办中等职业教育。1997年丹东市教委批准成立丹东市曙光职业高级中学,学校根据公司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按照“必需,实用”的原则设置课程,引进“双元制”教学模式,打破职业学校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这样培养学生,知识结构针对性强,对企业的适应性强,1997年入学的学生已全部录用,并且受到公司的普遍好评,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从而使学校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学校开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二、企校分工,合作默契,相得益彰

现代企业需要掌握现代化知识的技术工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工人,我们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利用各种优势分工协作。理论课基本在学校进行,专业技术实习各自在公司车间(学校技能、技巧训练基地)进行。实习结束后,进行认真总结,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企业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阶段的专业课教学。

职业学校传统教学安排是:前二年进行理论学习,后一年实习,这样做的弊病是:还没有解决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就毕业了,结果送给企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劳动力。为了解决这个弊端,我校在第二学年下半学期便安排学生实行顶岗培训,首先使学生对所从事岗位产品结构、质量要求、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要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由车间指派工人技师或岗位技术人员指导进行操作训练。经考试合格后,在指导师傅看护下进行实际操作,直至完全掌握技能。到了第三年实习时,学生则进行独立顶岗操作。实践表明,我校学生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同时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本工种的技能、技巧。

为了给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学校不仅进行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而且注重培养学生企业精神,曙光公司的精神是:“不讲困难的敬业精神;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唯旗是夺,优进劣退的向上精神;严格管理,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我们也以此对学生进行这种素质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自我约束,用曙光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毕业顶岗劳动时,很自然地与公司融为一体,从感情上与公司命运相结合,“厂荣我荣,厂兴我兴。”

三、强化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双元制”经验,强调强化技能训练,但决不能认为可以轻视理论课教学,而是应该对理论课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即理论教学要精,使理论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技能培训需求,因此,要设好课程,选好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要有所突破和改革,才能上好理论课。

1.理论课教材要精,要适用

选用教材一方面考虑学识水平,另一方面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我们的理论课有文化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通过教学,教师和学员都反映良好,觉得精而适用。

2.选好理论课教师是上好理论课的关键

我们所聘用的教师是丹东市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优秀高级教师和公司内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理论教学虽然难,我们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动积极性,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任务。(www.daowen.com)

3.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双元制”是培养技能型和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直观、形象和有效的原则。用车桥实物、发动机拆装、现场指导、解决工厂现行的技术质量难题的案例、教师实际操作示范、专题讨论等方法,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加速理论知识向操作技能的转化过程。

四、突出实训课教学,培养实用人才

为培养出技能型和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一线技术人才,加大实训力度是必要的。因此,把实训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的授课时间定为2∶1。

第一学年,完成基本功训练,理论课和实训课授课时间各占一半,基本功训练在校内完成。结合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基本操作,并抽一定时间到公司车间进行实习。

第二学年,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理论课和实训课时间各占一半,突出汽车装配工艺的训练,同时对车、钳、铣、磨、镗等相关工种进行技术培训,掌握各类机床的操作规程、工装、刀具、量具的使用技巧,使学生受到强化训练,具有必备的良好操作技能。

第三学年,完成岗位技能培训,时间为一年,按照公司和企业的需求,对学生实行预分配顶岗培训。在此期间公司每月发给300~1400元的生活补助费。

首先,对所从事的岗位产品的结构、零部件质量要求及功能,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工艺及安全操作规程,时间约为1个月。

其次,在实训老师(工人技师、岗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工艺纪律和工艺规程,从试操作开始,进行操作训练,时间约为1个月。

第三,在实训老师经过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独立操作初期在指导老师(工人师傅)的看护下进行实训操作,直至完全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方可顶岗操作,时间约为2个月。

岗位更换时,仍按照上述三步进行岗位实训。

实行“双元制”教学,培养出综合性一线生产实用型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良好的办学模式,尽管我们在实行“双元制”教学上还有诸多的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有信心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