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新模式:借鉴双元制经验的探讨

职业教育新模式:借鉴双元制经验的探讨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双元制”实验的收获这次实验最有价值的是通过实验为我校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职业教育新模式:借鉴双元制经验的探讨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专

一、实验基本情况

1996年10月,在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组织和指导下,在大连市教委职教处及开发区教育卫生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着手进行“双元制”实验,1997年秋,我们共招收实验班2个,学生52人,开始了为期3年的实验工作。

实验分准备、实施和总结3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首先是提高对“双元制”的认识及对进行“双元制”实验的认识,主要做法是:

1.到德国考察“双元制”。校长王发业于1996年12月到德国进行实地考察。

2.1996年秋,实验教师李广仁同志参加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举办的经济学理论与模拟办公室学习班。

3.1997年初,实验教师到锦州参加“双元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研讨。

4.邀请德国专家伊德到我校为全校教师介绍德国“双元制”的经验。

5.通过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及有关学校,了解“双元制”在我省第二产业实验情况,吸取经验。

6.做好广泛的社会调查,特别是做好第三产业用人标准的调查,确定挂靠企业。

7.确定参加实验人员,成立“双元制”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工作小组。

8.制定实验计划。

(二)实施阶段

1.科学设置课程,严格执行大纲

第一学年,文化课、普通经济学、商务经营学、企业会计学的基础培训。

第二学年,文化课、普通经济学、商务经营学、企业会计学的专业培训。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文化课、普通经济学、商务经营学、企业会计学的专长培训以及模拟办公。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企业实习及文化课专长培训。

(注:文化课专长培训,是为适应部分学生考入高等职业学校的要求。)

这样就基本形成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螺旋式的课程结构。

2.提高教师素质

(1)给予特殊政策,为教师外出学习、购置资料、建立实验室、改进教学手段提供方便条件。

(2)鼓励教师参加省实验校校际间的协调协作会议,参加各种培训。

(3)通过教研活动,进行深入研讨,包括教材编写、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等。

3.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职业意识

(1)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因而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2)搞好办公室模拟实习,开拓学生思路。

(3)与企业联合,搞好见习性实习及顶岗实习。

4.考试考核

参加实验学校的统一考试及校内考试,改变传统知识型考试为专业技能型考试,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后半程就开始进行。

1.工作回顾;

2.材料收集;

3.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4.归纳经验,总结不足;

5.推广辐射经验;

6.撰写总结报告。

二、“双元制”实验的收获

这次实验最有价值的是通过实验为我校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www.daowen.com)

1.构建中国式的“双元制”模式

根据中国国情及我区区情,照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肯定是不现实的,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模式,是我们这次实验目的之一。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中,企业这一元起重要作用,因为“双元制”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办学体制,企业不仅在经费、设备投入和师资配备上发挥主体作用,而且在业务参与方面起着主体作用。这一点,就我区实际情况来说是做不到的,但是提高企业参与意识是可以做到的,如果说德国“双元制”的企业与学校关系是紧密型的,那么根据我区区情我们可把学校、企业关系建立成松散型的关系,以补充“双元制”中的企业“一元”。

其次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那么我们可以在职业学校创建企业氛围,强化职业意识,保证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实施。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广泛开展“校企共建”活动,这样我们可以吸收企业精神,解决学生认知实习的问题,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技能的要求。学校现与16家中外企业建立校企共建关系,各班级也都有各自的定点共建企业。学校各种模拟办公室、实验室及实习车间的建立,以及从企业引进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了学校企业氛围,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这些做法为职业技术教育注入了活力。

2.立足改革,强化创新意识

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看,大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脱胎于普通学校,因而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安排、教材选择及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管理仍留有普通学校痕迹,这不能不制约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教育的共性,也具有其个性,不发展其个性,不能称其为职业技术教育,而且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会发展。德国“双元制”就给我们带来了职业技术教育富有个性的信息,为我们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东西。

(1)首先从金融财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我国的金融财务专业课程设置(以大连市教委下发的教学计划为例)如下。

共同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政治人生观·世界观法律职业道德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礼仪礼节、计算机应用基础、书法

专业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统计基础、珠算、出纳、会计实务、财务管理银行会计、审计基础、税收知识、财会电算化、金融财务。

“双元制”实验课程设置如下。

共同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礼仪礼节、书法。

专业课:普通经济学、商务经营学、企业会计学。

中国传统课程设置与双元制实验课程设置见下表。

两种课程设置比较表

“双元制”的3门专业课内容基本包含了传统课程设置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和部分共同课的教学内容(如法律、经济等)并加大了实训比例。

(2)在教材建设上,“双元制”只下发一个详细的教学大纲及技能目标,具体内容由教师编写讲义来解决,这样过去只能担任一门学科教学的老师必须同时了解几门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必须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双元制”对专业知识是采用螺旋上升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业务能力能够得以提高,学生能够学得充实且实用。

(3)在实训上,根据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设计能让学生达到技能目标的实训课题。从第三学期开始,专业课70%以上课程以模拟为主,学生能力普遍提高。1999年7月大连市进行教学质量抽测,我校用大连市《基础会计》试卷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普通班:平均65分,及格率92%,其中实务操作题(40分)平均28分。

实验班:平均72分,及格率100%,其中实务操作题(40分)平均36分。

实验班学生入学时并非经过特殊筛选进行编班,与普通班在同一标准下编班,其成绩明显好于普通班。

(4)辐射和推广。在实验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双元制”在我省机械电工专业实验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校一些学科采用“四段八步教学法”、“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都是借鉴“双元制”经验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双元制”还为我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及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3.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看过实验班一节实训课的老师说:“这不是中国课堂,好像外国课堂似的。”这句话实际上肯定了“双元制”模式,课堂上全体学生都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团队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与普通班级相比,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思维活跃,集体主义观念强,学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在各项活动中参与意识强,实验班还被评为大连市三好班级,校先进团支部

由于有大量的实训以及社会活动(如参观银行,到商店实习,参加“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等),使这些学生在活动中,能宣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三、“双元制”实验成功的因素

1.领导重视,专家指导

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对实验工作十分重视。在1996年秋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就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实验过程中又多次邀请德国专家进行有关教法、模拟办公室的培训,保证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领导及实验课题负责人,也经常深入学校了解实验情况,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为实验顺利进行做出了很多努力。

德国政府负责“双元制”的官员以及德方专家几乎每个学期都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2.实验学校相互协作

参加第三产业“双元制”实验的三市四校的教师,定期召开协调会,沟通教学情况,针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实训方法等内容进行探讨。

除协调会外,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信函电话互相沟通,保证了各实验学校在总体目标下,既有学校各自开展工作的独特性,又有完成同一教学计划的统一性。

3.严格管理,保证实验

“双元制”实验的成功,也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体现,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学校一方面为参加实验的教师提供方便(如外出学习,购买书籍资料,外出实习等)条件,另一方面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教务处对实验教师进行各方面考核,学生处对实验班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这些都保证了实验的正常进行。

四、几点意见

1.在实验中,三市四校的专业不统一,虽然都可归纳为隶属于第三产业的专业,但在德方提出了“普通工商管理”与我国的“工商管理”似乎不是一个概念,因而在实验后期“专长培训”时,实验校不能做到得心应手。

2.我校规模较大,设备较好,但由于“双元制”实训量大,一些设施仍达不到要求,尽管在实验中划拨了部分经费,但由于数量少和到位晚,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3.在实验过程中,还应加大政府与企业的参与力度,推广可行的“双元制”经验。

执笔人:肖荣实 李芳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