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验探索

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验探索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真正意义,知识的获得应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发现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通过“讨论法”、“小组工作法”、“思维图示法”、“项目法”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创设问题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或设置问题。

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验探索

本溪市第一职业中专 王宏

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新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原有的工作岗位职务内涵不断丰富,知识技术层次要求不断提高,还有一些复合型岗位的出现,使得对劳动者本身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革新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这一严峻的课题已摆在每个职教工作者面前。三年来,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试点工作中,我把德国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引入专业理论课课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行为引导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法,它是指教师不再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的心、手和所有感官都行动起来,积极地、独立地、自主地设计完成自己的学习。在此种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讲解者、报告者、示范者和控制者,而是起组织、咨询、解说、引导和总结性评价的作用。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要面面俱到,而只就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学生则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的任务是传授、介绍措施方法、工作方法及解决策略、而不是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用此种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转变教育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其教育过程应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培养情感态度的过程。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首先,应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气氛非常严肃,师生间职责分明。长期以来学生处在一种压抑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如何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使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呢?“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正是由此出发,它倡导的是用尊重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们,使他们能大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哪怕是错误的观点老师也不要一下否定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分析错在哪里,这样同学们就会克服因为怕说错而不敢说的心理,使他们认识到即使说错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潜能、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学生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做出积极的反应,师生间的这种彼此信任、尊重会使课越上越和谐。

其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加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

有了良好的课堂环境,还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应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例题开始,采用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在讲营销时,有这样一个例子,假如你做某VCD厂家的推销员,在某家大商场帮助推销VCD产品,四周围了很多的顾客。当你正全力向顾客推销你厂的产品时,来了一位顾客,手里拿着你厂的VCD,嚷着要求退货,说该产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面对此种情景,你将如何处理?我先采用小组工作法,由于例题本身学生们非常感兴趣,所以每组讨论得异常活跃。接下来采用展示法,每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面展示他们小组工作的成果,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最后一组我选了一名平时不太善于言辞的同学,没想到他请他们组的一名同学扮演那位顾客和他配合,他侃侃而谈,把事情处理得非常圆满,那位顾客满意而去。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名同学以及全班同学都尝到了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最后,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备课时侧重注意教师的“教法”,发挥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学法和主体作用。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真正意义,知识的获得应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发现的。因此,教学过程就成了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意识得到培养的过程,是学生潜力得以挖掘的过程。长期坚持,就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要求教师从多方面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己会思考、会分析、会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团结合作,并能正确评价事物。(www.daowen.com)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应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1.参与意识

指学生全身心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通过“讨论法”、“小组工作法”、“思维图示法”、“项目法”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种参与不但指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也包括在讲解中保持和教师的同步思维;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思维;还包括学生的求异思维即创新意识。

2.问题意识

即主动质疑、存疑、设疑的自觉意识。“思源于疑”,正是经常问“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使人们不断拓宽思维,提出新问题、新方法、新思路

缺乏“问题性”,提不出也不会提“问题”,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学生的学习已形成一个定势,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不折不扣地接受,模仿所教的内容,这样使学生缺乏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创设问题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或设置问题。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出和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也可以从复习中找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小课题自行设计相关的问题。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钻研探索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

3.合作意识

指寻求学习伙伴共同探索问题的自觉意识。“行为引导型”教学提倡一种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忽略的意识即合作意识。这种合作不仅包括个体与个体间的合作;也包括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合作;不仅包括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教师间的合作;不仅包括直接交往合作也包括间接交往合作。这种交往与合作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进而导致学生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养成,个性的发展乃至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4.评价意识

对人或事主动作出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的直觉意识。现阶段学生的评价意识比较淡薄,教师也没有做到有意识地培养。“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则要求学生树立评价意识,它包括对自我的评价;对他人的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是指学生自己或相互间对知识的掌握是否充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结果有何作用?如何运用?还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等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态度,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艺术,教师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举止的评价。

三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一种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有机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它体现了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构建了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较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