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ABS装置的发展史和分类-汽车单片机及车载总线技术

ABS装置的发展史和分类-汽车单片机及车载总线技术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BS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 世纪20 年代, 1928 年即有人提出了ABS 理论, 20 世纪30 年代, 机械式ABS 开始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78 年博世公司成功地研制出数字式电子控制的BOSCH-ABS2。在我国, 1998 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率先在其生产的桑塔纳2000 型汽车上装备ABS。这种方式没有电子控制器, 属于机械式ABS。

ABS装置的发展史和分类-汽车单片机及车载总线技术

ABS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 世纪20 年代, 1928 年即有人提出了ABS 理论, 20 世纪30 年代, 机械式ABS 开始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 电子控制式ABS 的历史开始于1936 年, 当时德国博世公司成功地研制出带有电磁感应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ABS, 该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 当时只是少数生产厂家, 如美国的福特克莱斯勒等公司开始在个别车型上试装; 到20 世纪60 年代末期, 由于得到日益发展的电子技术的支持, ABS 技术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取得重大发展, 这个时期ABS 技术才算基本成熟。 1978 年博世公司成功地研制出数字式电子控制的BOSCH-ABS2。 这种技术利用数字式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 与原来的模拟式电子控制ABS 相比, 数字式电子控制的ABS 在反应速度、控制精度以及可靠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这种装置被装在奔驰高级豪华轿车上以后, 证明其控制效果空前理想。 在我国, 1998 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率先在其生产的桑塔纳2000 型汽车上装备ABS。 我国的两个新的汽车合资项目上海别克和广州本田也相继于1998 年和1999 年正式生产的别克世纪和本田98 款雅阁新车型将ABS 作为标准配备, 随后一汽大众和神龙也在其生产的捷达富康汽车上装备ABS。

按照传感器数量和控制通道数可将ABS 系统分为如下几种型式:

(1) 四传感器四通道式根据两个传感器信号分别控制汽车两前轮, 后轮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控制, 一种是分别控制方式, 另一种是将后轮的两个传感器的信号加以综合处理后同时进行控制的同步控制方式。

(2) 三传感器三通道式采用两个传感器分别控制汽车两前轮, 用一个传感器(装于差速器上)、同一条液压管路控制两后轮。

(3) 四传感器三通道式采用两个传感器分别控制汽车两前轮, 把后轮的两个传感器信号加以综合处理后, 用同一条液压管路控制两后轮。(www.daowen.com)

(4) 四传感器二通道式采用两个传感器分别控制汽车两前轮, 根据后轮的两个传感器信号计算出基准速度, 利用对角前轮的制动液压力控制后轮。

(5) 二传感器二通道式, 摩托车采用这种方式, 因为摩托车前后轮具有独立的液压系统。 这种方式没有电子控制器, 属于机械式ABS。

(6) 一传感器一通道式采用一个传感器、同一条液压管路只控制后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