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城市儿童公共空间安全管理

加强城市儿童公共空间安全管理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处主要论述实施安全管理的部门在保护儿童公共空间活动安全方面应加强的工作。④水体安全防护。

加强城市儿童公共空间安全管理

此处主要论述实施安全管理的部门在保护儿童公共空间活动安全方面应加强的工作。

6.1.2.1 社会犯罪管理

主要针对犯罪事件的管理,内容包括专职保安人员的地区巡视和监管。

调查得知,儿童对有保安的公共空间心理感知安全;专职保安人员的巡视和监督对防止犯罪事件也非常有效。城市管理要加强专职保安人员的督促工作,培养其自身职业能力和责任心,做到责任分区明确,形成有力度的监管队伍。为了弥补专职人员的巡视时间空隙给犯罪分子带来机会,可在公共空间内配备监管力度高、设备品质好的监管系统,对犯罪活动进行有效安全监督,降低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

6.1.2.2 空间维护管理

空间维护管理主要指空间各要素的日常维护,包括以下内容。

①地面。及时清扫地面,维护场地的清洁卫生;及时修复破损地面,防止儿童因奔跑而摔倒;儿童活动器械铺装地面采用草坪、塑胶、沙地等软性材料。

②器械及小品维护。及时维修因使用过久造成的器械或小品的破损、尖角、脱落等,避免给使用的儿童带来诸如夹伤、刺破、砸伤等伤害。

植物管护。不同于其他要素,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对空间的影响和景观效果会不断改变。对植物的维护除了要从其自身良好生长角度出发外,还应注意植物的长势是否与儿童活动空间的范围、视线等要求有冲突,如长势过密,则应在维护中适当减低其密度,维护儿童活动空间的安全需求。(www.daowen.com)

④水体安全防护。跟踪各种水体的设计和使用状况,对设计和建设中未考虑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时防护,比如防护栏杆的增设。由于儿童的好奇心理和亲水心理,在活动中可能会翻越防护设施,因此在场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中,增加对儿童该行为的制止措施。

6.1.2.3 场所精神维系

空间的场所精神维系能增加儿童的归属感、识别力,提升邻里友好度,为空间活动的儿童提供心理安全保障和自然监督保证。

①标识。设计专属于空间自身的标识,如有特色的标志牌,特殊的图案、雕塑,边界特征,空间专属活动等,可增加儿童的心理安全感知。这类标识物可在后期管理中定期更换,引入主题设计的方式,甚至可以吸引当地居民的参与,激发社区活力。

②活动组织和交流。空间内的活动能吸引人群前来参与,也会因为“人看人”的行为规律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活动人数的增加有利于对儿童安全自然监督能力的增强。空间内活动往往有自发式和组织式,前者不需要专门的管理,后者则由专业机构负责活动发起和策划。组织的活动需要有自身特色,能促进进入的人群交流,营造友好的空间交流气氛,增加空间的归属感和认知力,利于儿童安全防范。

③空间特征和历史文脉维系。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来历,这是空间之间的区分,包括物质空间特征和非物质历史文化要素。物质空间特征如围合的界面,在本书第五章提到的陈老巷两边的建筑,因为年代较久,会出现墙面破损等问题,为了维持场所的文化要素设计,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维修。

对那些具有较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特色的空间,应通过各种手段延续、增强其文脉特色,增加其识别力。方式包括文化宣传、历史学习、设计竞赛等,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营造更加有地域特色和和谐邻里关系的空间,让儿童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