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建筑外饰面清洁技术发展

历史建筑外饰面清洁技术发展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而非绝对干净是目前国内外清洁追求的目标。如对历史建筑外饰面进行清洁时,高压水清洗法依然是最常用的方式。无水的清洁方式因在操作上更加环保与可控,较为适合人员密集地区的历史建筑饰面的清洁。这一涂层会替代清洁后的面层经受尘垢、雨水等污染破坏,牺牲后加的薄涂层以保护清洁后的面层。这种将清洁与预防保护的做法也是未来清洁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历史建筑外饰面清洁技术发展

健康而非绝对干净是目前国内外清洁追求的目标。

欧洲经过数世纪的实践与争辩已经证明,追求绝对干净实则破坏了文物建筑遗产历史价值,只要留在其表面的斑驳不会对本体造成破坏或加速本体的破坏。这些斑驳不仅没有清除的必要,反而恰恰是需要保护的,因为这些斑驳印记是岁月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从材料科学的角度,追求绝对干净往往会对材料本身造成破坏,过度清洁(over clean)会使原有面层下的基层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导致材料本身的加速破坏。研究表明,不少看似不干净的面层往往结构致密,能够对基层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因而,如非必要,面层的清洗应尽可能地适可而止。

多技术组合的清洗方式,是传统清洗方式与新型清洗方式的结合,是符合健康而非干净的清洁目的的重要手段。如对历史建筑外饰面进行清洁时,高压水清洗法依然是最常用的方式。但在清洗之前应先对含盐情况进行检测,如果水溶盐含量满足水清洗要求的上限,则可以直接采用。如果水溶盐含量过高,则应当先进行排盐清洁,采用高压水会活化基层中盐分。因此,盐含量高时,可以与敷贴法结合使用,且排盐灰浆对建筑外表面的尘垢具有一定的清洁作用。

在干燥气候环境下应极其慎重使用高压水。

对于那些无法用水或排盐灰浆清除的污垢,应当首先采用低损机械清洗方式,通常羊毛刷是最安全、对基层损害最小的一种清洗方式,如果依然无法清除,再考虑使用油灰刀等机械工具。一般情况下,不考虑使用化学清洗、喷砂清洗、激光清洗、蒸气清洗,因为这些清洗方式比较容易造成饰面破坏,有的在操作上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无水的清洁方式因在操作上更加环保与可控,较为适合人员密集地区的历史建筑饰面的清洁。

此外,对于清洁后的历史建筑外立面,欧洲目前会相应地提前做一层薄薄的涂层(shelter coating/stain),有利于清洁后建筑饰面的保养与维护。这一涂层会替代清洁后的面层经受尘垢、雨水等污染破坏,牺牲后加的薄涂层以保护清洁后的面层。这种将清洁与预防保护的做法也是未来清洁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本章注释

①杨·藤·康佩(Jan ten Compe,1713—1761),荷兰北部的18世纪风景画家,作品深受阿姆斯特丹市长和海牙德 古特(De Groot)富商喜爱。

②扬·凡·戴克(Jan van Dijk,约1690—1769),18世纪的一位画作修复师。

③菲利波·巴尔蒂努奇(Filippo Baldinucci,1625 -1697),被认为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艺术家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佛罗伦萨传记作家/史学家之一。他在18世纪末撰写了《托斯卡纳的绘画艺术词汇》(Vocabolario toscano dell'arte del disegno),用80 个不同术语提供了十四种风格定义。

④威廉·贺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英国著名画家、版画家、讽刺画家和欧洲连环漫画的先驱。他的作品范围极广,从卓越的现实主义肖像画到连环画系列。他的许多作品经常讽刺和嘲笑当时的政治和风俗。后来这种风格被称为“贺加斯风格”。

⑤卡米洛·波依托(Camillo Boito,1836—1914),意大利建筑师、工程师,著名的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学家和小说家。早年为欧仁·埃马纽埃尔·维奥莱-勒-迪克(Eugène Viollet-le-Duc)风格式修复的追随者,但到1879年思想开始显著转变,接受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的影响,提出一整套基于保护真迹应有的身份、地位和视觉显现,不误导人的修复方式,从而既彻底拒绝了维奥莱的风格性修复,又改变了拉斯金的古迹似乎不可修复的结论。(www.daowen.com)

⑥阿洛伊斯·李格尔(Alois Reigl,1858—1905),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家,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主要代表,现代西方艺术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其不长的学术生涯中,致力于艺术科学的理论探索,卓有建树,被当代西方艺术史学泰斗贡布里希誉为“我们学科中最富于独创性的思想家”。李格尔改变了19世纪的艺术史写作方式,他的每一部著作都为艺术中史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被公认为是现代艺术史学史上的里程碑。1903年他所写的《纪念物的现代崇拜:其特点与起源》(Der moderne Denkmalkultur,sein Wesen,seine Entstehung)对纪念物进行的价值构成剖析影响至今,奠定了今日我们对纪念物价值的认识。

⑦理查德·沃布斯(Richard Wolbers),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艺术保护系的副教授,因其对绘画保护的贡献而闻名。

⑧马克思·弗里德伦德尔(Max Friedländer,1867—1958),德国博物馆馆长和艺术史学家,早期荷兰绘画和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专家。他对艺术史的态度基本上是一位鉴赏家,优先考虑基于敏感性的批判性阅读,而不是基于宏大的艺术和美学理论

⑨卡洛·马拉塔(Carlo Maratta,1625—1713),意大利画家,主要活跃在罗马,以他的古典主义画作而闻名,画作为巴洛克式古典风格。1704年,马拉塔被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封为爵士。随着18世纪初期间赞助人数的普遍减少以及经济的衰退,马拉塔转向绘画修复,修复的画作包括拉斐尔和卡拉奇的作品。

⑩弗里德里克·鲁卡努斯(Friedrich Lucanus,1793—1872),德国药剂师,艺术爱好者和修复者。

罗伯特·多西(Robert Dossie,1717—1777),英国药剂师,实验化学家和作家。

【注释】

[1].据他在意大利语词汇中对清洁(pulire)的定义,清洁不仅意味着要除去污垢和污迹,而且还意味着要抛光。

[2].英语直译为anti-scratch(反刮擦),因为当时采用的清洁方式主要是机械刮除,类似今天打磨的方式。

[3].虽然多西在18世纪中就提出了这套更为合理的画作清洁理念,但他的方法直到19世纪才被大多画作修复师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