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思政课:性质澄清与专业改革

思政课:性质澄清与专业改革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分析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及其学科背景。(二)对思想政治课程定位的分析整个世界按照主客观、主客体可以划分为部分:人的意识、人的身体、社会、自然。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社会科学教育就是承担这个任务的。(三)对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准确表述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思想政治课有以下三个根本特征: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思想政治课程区别于自然性课程的特征。

思政课:性质澄清与专业改革

科学地认识一个事物的性质,需从内外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该事物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去抽象概括,二是从该事物所处的环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去认识。下面我们就从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和它在整个教育中的位置、它所包含的学科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位置两方面去分析,然后得出它的性质。

(一)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分析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包含了比较复杂的内容。

首先分析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及其学科背景。课程改革以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单纯的道德教育课程,《社会》课程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课程(政治、历史地理、社会);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分为心理(心理)、法律(法律)、国情(政治、经济、环境等)等三个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分为经济、政治、哲学等三个部分。课程改革后,小学的《品德与社会》包括道德和社会科学两个部分;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分为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四个部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三个部分。这些内容之间的界限,以及它们各自学科基础的差异都是很明显的。

从教育的分类看,课程中的道德、心理部分显然属于德育。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哲学部分显然属于社会科学教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交叉的主要是国情、政治、哲学等三个部分:主要是社会科学教育,但是也承担了一些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任务。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政治教育等)与社会科学教育是相对独立的。而且,从数量上来说,社会科学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德育是次要内容。

表1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德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的大致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教育,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并不是一种独立设置的教育。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认识、改造整个世界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关于某个具体领域的学说,而且中小学也不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位置应该是:整个课程一切内容的指导思想。

(二)对思想政治课程定位的分析

整个世界按照主客观、主客体可以划分为部分:人的意识、人的身体、社会、自然。教育和科学的发展都是围绕这四个部分进行的。(www.daowen.com)

从教育的角度看,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人认识、改造自己的意识的能力的教育即为德育(广义);培养人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身体的能力的教育是体育;培养人认识、改造社会和自然的能力的教育被称为智育。其中德育由各门课程共同承担,而思想(意识)课程显然承担着特别重要的任务,思想政治课程中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政治教育就是承担主要德育任务的。智育中培养学生认识、改造自然能力的任务由自然性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自然、地理、生物等),培养学生认识、改造社会的能力则由思想政治课程、历史课程、人文地理课程语文课程等共同承担,可以称为社会性课程。

从科学的角度看,科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关于人的主观意识和社会的学问被称为人文社会科学,关于人的身体和自然的学问被称为自然科学。两类科学都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主要文化财富,都需要人类不断继承和发展。那么主要继承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就是社会性课程(文科课程),主要继承自然科学的课程就是自然性课程(理科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社会科学教育就是承担这个任务的。

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应是:一部分内容主要承担德育任务,另一部分内容主要承担智育任务,德育与智育相对独立又互相促进,紧密联系。

(三)对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准确表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思想政治课有以下三个根本特征: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区别于别国类似课程的特征。

二是社会性。如前所述,思想政治课程是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改造人的主观意识和社会的能力的课程,由于人的主观意识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性,因此我们统称之为社会性。这是思想政治课程区别于自然性课程的特征。

三是以专门的社会科学教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和德育(包括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为其特定内容。这是思想政治课程区别于其他社会性课程的特征。

归纳起来,我把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简单表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科学教育和德育的社会性课程。由此看来,小学课程的名称“品德与社会”实际上更好地表达了课程的性质;“思想政治”明显陈旧而不适用了,“思想品德”也不完全符合实际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